內容簡介
松江府華亭縣秀才昌全,年四十方生一子昌谷。這昌谷自幼聰慧,七歲時四書俱已讀完,詩詞歌賦,亦能出口成章。一日,昌全攜子到西門外錦香里,路遇好友朱天爵,遂一同前往。見有扮蘇東坡游赤壁的,陶淵明賞菊的,朱天爵大笑,順口念出一句:“千古高賢換面改頭成俗子。”昌谷在旁立刻應對道:“一群惡少聳肩疊背學才郎。”朱天爵大為吃驚。此時身後有人說,對此對也不難。朱天爵回頭一看,原來是一老家人抱著個六七歲、顏若花朵的小女孩。她不慌不忙,對出一句:“三家村漢搽眉畫臉扮佳人。”眾人又驚又喜。小女孩名容姑,是朋友端居所生。一對佳兒佳女,不可當面錯過,朱天爵作伐,以祖傳玉制雙魚為聘,撮合昌谷與容姑定下終身。
昌全因祖上軍籍之累被解去邊庭守戍。途中,妻子杜氏病重,幸遇名醫唐希堯治癒。夫妻見來日艱難,又慮子不保,而唐希堯年屆五十未得子女,遂將昌谷過繼給他,改名唐昌。
端居自從別了昌全歸家,將雙玉魚付與女兒,叫她收好。容姑將玉魚緊緊系在胸前,時常看玩。端居一有工夫便與她講解古今列女歌賦詩詞。貌美多才的容姑,使無賴宋脫天起了邪念。一次,宋脫天知容姑外出看戲,糾集幫凶,佯稱捉拿強盜,擁入戲堂,乘亂搶走容姑,坐船藏入蘆葦深處。夜半容姑趁強賊沉酣酩酊逃脫,遇杭州知府鳳儀。鳳儀見她談吐有序,體態安徐,滿心歡喜。以“飛花”為題試才,容姑從容揮就,鳳儀驚喜萬分,遂收為義女,改名彩文。原來收 留昌谷做兒子的唐希堯即鳳儀的表弟。一日,鳳儀去唐希堯府上回拜,示彩文飛花詩,唐昌見了愛慕不已,應約當即和了一首,鳳儀將和詩取回付與彩文,彩文看後十分欽佩唐昌。
鳳儀進京,王夫人在家料理。一日,她受唐希堯之約,攜彩文拜訪唐家,唐昌與容姑得以表兄妹相見。再次以飛花為題唱和,彼此暗暗稱羨,乘人不備,悄悄到後花園私訂終身。唐昌縣試、府試均得第一,哄傳滿城。忌才愛財的唐希堯之侄唐塗原想將二兒子過繼給叔叔,圖其產業,不料唐希堯繼唐昌為子,心中大為不滿,尋機將唐昌打死,扔在城外一土崗邊。恰巧端居坐轎行至土崗,發現昏死的唐昌,收為義子,改名端昌。
鳳儀在京為官,生性剛直,觸犯權奸下獄。不久旨赦,謫為陝西榆林驛驛丞。遇兵亂與彩文失散。彩文獨自在荒野中啼哭,後又輾轉遇正在平定黑山嶺之亂的昌全。昌全見彩文是閨閣嬌娃,便收為義女,以娛老景。
昌全將彩文帶回衙來,派兩個丫環服侍。書房內書籍滿架,彩文每到針指之暇,看些書史,消遣寂寞。時間一長,不免思念起表兄唐昌,若到那苦風淒雨、花開花落之際,更覺惆悵。
端昌進京會試,胸藏錦繡,筆帶風雲,中了第六名會魁。到了殿試,對策詳明,龍顏大悅,賜榜眼及第。端昌上疏天子,削降權奸,鳳儀欽賜還朝,官復原職。昌全因功欽賜回到老家,端居離任返鄉,與昌全相逢,都已髮鬢蕭疏,二人流淚欷覷。
端昌家賀客填門,朱天爵奔跑二家問,為端昌、昌小姐作媒,都因各有舊約而遭婉謝。一日,昌全邀端居父子、朱天爵來園中花下飲酒,半酣之際,欲觀端昌詩才,遂叫書童去取筆硯。昌小姐得知緣由,吩咐書童待端昌做完悄悄拿來,看後即還。端昌正要尋思,抬頭看見落花片片,飛舞筵前,一時觸動當年情景,想起鳳小姐飛花詩之妙,竟提筆照她前詩寫出,大家看了讚賞不已。書童趁收拾筆硯將詩竊回,遞與小姐。小姐閱後大驚,再細細翻看,字跡起落宛然是唐表兄的筆法,遂將唐兄和韻飛花詩寫好付與書童,仍放原處。端昌飲了幾杯,思緒仍在彩文小姐飛花詩之中,又將詩箋取來看,竟是自家和彩文小姐的飛花詩,也大吃一驚。這首和詩只有鳳小姐知道。飛花詩飛去飛來復飛會於此,作詩者、和詩者俱苦盡甘來,端昌與彩文二人終結良緣。
一日,唐希堯造訪鳳儀,各訴一番離別之苦。不期端昌差人來下書,鳳儀拆開看罷,不勝驚喜,原來女兒有人收留,已與表侄端昌結婚成親,遂與王夫人並唐希堯夫婦一同到華亭縣。與端居、昌全相聚後,最終認明榜眼端昌即昌谷,以昌全夫婦為生身父母,認唐希堯夫婦為恩養父母,拜端居夫婦為岳父母;彩文即容姑,以端居夫婦為生身父母,認鳳儀夫婦為恩養父母,事昌全夫婦為公婆。一雙玉魚,最終入攏一處。
作品目錄
第一回 賢父母煙聯才與貌 俏孩提緣弄性兼情 第二回 昌秀才遭祖籍戍邊 杜娘子隨夫軍出塞 第三回 夫妻涉險忍割愛棄孤兒 親戚尋歡忽遭奸攘幼女 第四回 大強盜劫奪算越奸越拙 小兒女飛花詠愈出愈奇 第五回 秀才軍出奇計一時遭際 兒女情再題詩對面勾挑 第六回 言情說義花下訂盟 遭惡逢恩途中過繼 第七回 唐希堯忍苦時遭惡侄生磨 昌天佑無心中救親人落難 第八回 昌小姐女思男悲吟一曲 端公子男思女痛哭多時 第九回 香奩才女代傲父做真壽文 絳帳庸師為愚徒集假家課 第十回 端郎閱報驚流離相思欲死 昌女評文疑盜襲鑒拔如神 第十一回 題詞寫恨忽遺失露出幽情 行聘求婚乍聞知驚成死病 第十二回 昌小姐苦在心頭甘死節 周總兵變生意外悄移花 第十三回 唐希堯遭侄害流落到他鄉 昌天佑賴友扶錦衣歸故里 第十四回 老知縣性傲一朝歸 小榜眼才高三及第 第十五回 遭遷御史苦思君遠塞得生還 改姓貴人不忘舊中堂抵死認 第十六回 飛花詠夫妻小會合 玉雙魚父母大團圓 |
人物介紹
昌谷
字若虛,明朝正統、天順間人。祖上原系薊州軍籍,後定居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他生得面如春雪,體若秋山,天性聰明,才思敏捷,詩詞歌賦,出口成章。七歲時隨父看社會,與其父同學之女端容姑各信口對一巧對,暗合才子佳人,引起雙方父母的注意,遂為之定婚,以玉雙魚為聘。其父因軍籍被官府作為逃軍解往邊庭守成,途中將他過繼給臨清醫生唐希堯,改名唐昌,十一歲時在唐家見到已為御史鳳儀義女的容姑,雖不復相識,但二人唱和《飛花》詩,遂生愛慕。二人之義父母再度為其連姻,他二人亦於花園中訂盟設誓。唐之族人為謀家產將他毒打瀕死,拋於郊外,恰為進京謀官的女父端居所救,復拜為義父,改名端昌,隨之到任所。十八歲時進學,不久中舉,當地理刑欲招為婿,他不忘鳳小姐,堅辭不允,端尊從其志,亦辭官還鄉。後中榜眼,入翰林,知鳳儀因奸臣排陷遭貶,他上疏參劾奸臣,使鳳復官。從鳳處得知女於貶謫途中離散,他痛苦萬分,誓不再娶。不意女恰為已父收養,已父因邊庭立功,得返華亭,與義父端居相會,二人經一番飄泊,各失兒女,又各收一兒女,復為之議婚。昌谷回鄉省親時聞知,誓死推託。及去昌家拜訪,諸人讓他寫詩,他因見落花,隨手寫下容姑當年所作之”飛花詠,詩為女所得,換成他的和詩,他見詩驚喜,知女尚在,遂欣與之成婚,後並與前義父唐希堯相聚。
端容姑
明朝正統、天順間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秀才端居之獨女。她自幼聰慧,才思敏捷,得其父教導,琴棋詩畫無不精通, 七歲時與同齡之昌谷締姻,以玉雙魚為聘。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飛花詠》是一部典型的早期才子佳人小說。對其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竭力表彰青年男女對愛情生活的珍視與追求。書中的昌谷和端容姑,是一對情痴情種。流浪播遷的生活,幾度易姓的遭遇,對他們來說都不在話下,唯一脈情根卻始終咬住不放。如果說,昌谷為了心上人兒已經被折磨得精神失常,昏而覺、覺而昏的話,那么,端容姑為了意中郎君則更表現出性命相期,生而死、死而生了。青年男女追求愛情生活,本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共同特點,但《飛花詠》卻更突出了身處逆境中的男女主人公以愛情為動力而掙扎於痛苦之中的描寫。逆境與真情,恰成強烈反比。境況愈苦、愈險、愈艱難,愛情卻愈深、愈厚、愈濃烈。
其二,大力弘揚女才。書中的端容姑,當然是一位才女,但她除了那吟詩作賦之才外,更具有應付險惡環境與突發事件的能力。當她十一歲被惡人綁架時,於一陣驚慌之後,很快就鎮定下來,想道:“我若再啼哭,與他廝鬧,觸動虎狼,則性命不能保全,而父母永無見期矣。莫若假作痴呆,聽他藏我在何處,或者天可見憐,別有機緣,再得出頭,亦未可知。”(第四回)結果,她硬是憑著自己的機智逃脫虎口。更為突出的是,在邊關時,她的義父昌全被迫接受了一個奇特的任務一替人給大權閹曹吉樣寫壽文,昌全進退兩難,不願寫,又不能不寫,“寫來寫去, 總不成文”。這時,竟是端容姑從容代筆,草就一篇表面“句句稱揚,卻又句句不貼在曹吉祥身上”的絕妙諷刺壽文,解決了一個老幕僚都感到束手無策、左右為難的問題。這種裙釵之輩強似鬚眉男兒的描寫,顯然是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的有力挑戰。
其三,暴露了當時某些社會問題。《飛花詠》以相當的篇幅,描寫了當時的社會混亂、政治黑暗。如:公差蔽詐勒索、秀才無端充軍、惡棍綁架幼女、帥府賄賂公行、市民爭奪家產、奸黨迫害忠臣、亂兵邊庭譁變、命官倚勢逼親。這些描寫一方面作為才子佳人愛情磨鍊的背景,有效地襯託了男女主人公處於“逆境”中的“真情”;另一方面,也增強了作品本身視野的廣度和思想的厚度。《飛花詠》的思想局限,則主要在於男女主人公的夫貴妻榮思想以及對那種“大登科連小登科”的大團圓結局的歌頌。不過,這也是當時才子佳人小說的通病。
藝術特色
《飛花詠》在藝術表現方面最大的長處是心理描寫,動輒數十百言,尤其是第八回,寫端容姑感嘆自身、思念情人一段,竟長達七百二十餘字,婉轉曲折、細膩生動,在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而第十一回,寫昌全拾到義女的言情艷詞之後的一番複雜心理活動,文字雖不甚長,卻頗能體現這位老儒生正統而又寬仁的性格:“昌全看完,暗暗驚訝道:這妮子如何有此艷詞?因想道:常言女大不中留。我若執此詞詢問起來,那時牽枝帶葉,一且聲揚,未免參商骨肉,抑且敗名。又想道:他年已及笄,又多才多識,感懷借喻,有所不免也,未必便有他意。但他不見此詞,必然驚惶,慮我看見。我若收藏了,相見時,未免有些形跡芥蒂,使他鴻原不安。莫若竟做不知,仍將此詞置於原處,待他尋覓而去,方無疑慮。且他一個慧心女子,經此一番,必然改悔,何必盡情托出。遂將此詞放在原處。”在情節安排方面,《飛花詠》是一種分合式整體結構。開始合寫才子佳人幼時以玉雙魚為聘,接著以男女雙方各為一條線索分開敘述,中間以和詠“飛花”詩小合一次,接著又分述,更以端、昌、唐、鳳四家之事跡交織穿插於其中,最後又以“飛花詠”“玉雙魚”大關合。情節曲折,富於變化。作者喜用“巧合法”,但“巧”得過分,反失其真。
作品評價
古典文學研究專家
孫楷第:“此文作者固自以為思入風雲,變化已至,然按之情理,實多罅漏。《飛花詠》的語言,於白話之中,略帶淺顯的文言,摹物寫人,間有傳神之筆。昌生端女皆冒他姓,二翁或因此致惑,不能辨其為子婦女婿。然生與女並早慧,又能唱和詩詞,豈於君舅婦翁姓名乃茫然不知,各為其義子義女若千年。既歸華亭,父於親生子女,亦不能仿佛其容貌。直至鳳、唐來晤,乃互知其本末,豈非異事邪?”(《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石昌渝:《飛花詠》描寫才子昌谷和佳人端容姑的婚戀故事。二人以《飛花》詩為傳情媒介,以雙玉魚為定情信物,情節波瀾起伏,結構精巧工整,頗具匠心。且有大量人物心理描寫,此在古代白話小說中較為少見。
版本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刊本,藏大連圖書館.日本淺草文庫。1983 年春風文藝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說選刊”、1993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才子佳人小說選刊”排印清初刊本,1985年台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清初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