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端(學名:Euphorbia thymifolia Linn)一年生草本,全體有乳汁。多見於砂質土壤上。全草藥用。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江西和福建等省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千根草,飛揚草
- 拉丁學名:Euphorbia thymifolia Linn.
- 別稱:蒼蠅翅;地錦;痢疾草;細葉地錦草;小飛揚草;小奶漿草;小乳汁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目:大戟目
- 科:大戟科
- 屬:大戟屬
- 種:千根草
- 分布區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根纖細,長約10厘米,具多數不定根。莖纖細,常呈匍匐狀,自基部極多分枝,長可達10-20厘米,直徑僅1-2(3)毫米,被稀疏柔毛。葉對生,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4-8毫米,寬2-5毫米,先端圓,基部偏斜,不對稱,呈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細鋸齒,稀全緣,兩面常被稀疏柔毛,稀無毛;葉柄極短,長約1毫米,托葉披針形或線形,長1-1.5毫米,易脫落。花序單生或數個簇生於葉腋,具短柄,長1-2毫米,被稀疏柔毛;總苞狹鐘狀至陀螺狀,高約1毫米,直徑約1毫米,外部被稀疏的短柔毛,邊緣5裂,裂片卵形;腺體4,被白色附屬物。雄花少數,微伸出總苞邊緣;雌花1枚,子房柄極短;子房被貼伏的短柔毛;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卵狀三棱形,長約1.5毫米,直徑1.3-1.5毫米,被貼伏的短柔毛,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長卵狀四棱形,長約0.7毫米,直徑約0.5毫米,暗紅色,每個棱面具4-5個橫溝;無種阜。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草地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凌雲、邕寧、陸川、桂平、平南、岑溪、鐘山、金秀等縣市;分布於廣東、雲南、江西、福建等省份。
主要價值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藥性
性味 味微酸、澀,性微涼。
功效
清熱解毒,健脾消食,利水,止血,收斂止癢。
傳統套用
治小兒疳積、痢疾、腸炎、腹瀉、皮炎、濕疹、乳腺炎。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
方例
- 腸炎痢疾 飛揚端(小飛揚草)鮮全草30克,水煎服。
- 乳腺炎 飛揚端(小飛揚草)適量,配黃糖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