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氣象學

飛彈氣象學

飛彈氣象學,研究大氣海洋環境對飛彈部隊作戰的影響,以及實施氣象保障的理論與方法的學科。軍事氣象學的組成部分。研究目的是揭示大氣海洋環境對飛彈武器作戰、試驗等影響的規律,保障飛彈部隊科學利用大氣環境條件,充分發揮飛彈武器系統戰術、技術性能,順利遂行作戰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彈氣象學
  •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飛彈氣象學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飛彈武器的出現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20世紀40年代,德軍首先研製和使用飛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飛彈武器迅速發展。在飛彈武器特別是戰略飛彈武器研製和發展過程中,遇到並提出許多氣象問題,需要對飛彈發射、飛行、再入大氣層,以及核爆炸殺傷破壞效果等的氣象影響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飛彈氣象學逐漸形成並迅速發展起來。一些國家基於飛彈部隊作戰行動的需要,在大氣科學和其他相關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相繼開展飛彈氣象研究和飛彈部隊作戰氣象保障工作。中國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展飛彈氣象學研究,並很快取得進展。雲、霧、降水、雷暴、大氣電場、大氣湍流、下擊暴流、能見度、天氣侵蝕、放射性物質沉降、大氣污染潛勢等氣象要素和大氣參數對飛彈武器系統的影響,成為飛彈氣象學研究的主要內容。隨著雷達、雷射、衛星和計算機等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中的廣泛套用,戰略飛彈作戰天氣預報、戰略飛彈部隊氣象保障研究取得進展,飛彈氣象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主要有:①大氣環境條件對飛彈部隊作戰行動的影響。飛彈部隊作戰的整個過程,包括戰役籌劃,發射視窗選擇,飛彈武器發射、飛行、目標打擊、殺傷破壞效果等,無不受大氣環境條件的影響和制約。飛彈在主動段飛行的初始階段,氣壓的變化可影響火箭發動機的推力和空氣阻力,從而影響飛彈的飛行速度和射程;彈頭與彈體分離後,彈頭重返大氣層,粒子云對再入大氣層的彈頭產生的天氣侵蝕,可使彈頭髮生質量損失,改變其氣動外形和氣動特性,影響飛彈的命中精度,嚴重時可使彈頭解體,完全失去作戰能力;雨雪、風沙、霧等天氣現象造成的惡劣能見度和大風、低溫等,影響飛彈發射瞄準;氣壓和大氣密度與其標準值的偏差,會導致飛彈的落點產生偏差,並影響過載引信引爆時間,造成爆高與射程的誤差;大氣密度的變化直接影響飛彈武器的毀傷效果,相同當量的核爆炸,當大氣密度增大時,可使早期核輻射劑量減少;大氣中的水汽、雲、霧、降水等對光輻射的吸收、散射和雲層、雪面對光輻射的強烈反射,會削弱或增強光輻射的殺傷破壞效果,降水還會加重地面放射性沾染程度;空中風的分布決定放射性沾染的飄移方向、沾染區的範圍和強度等。②飛彈部隊氣象保障理論和技術方法。包括飛彈氣象探測,氣象信息接收、傳輸、處理,飛彈作戰天氣分析與預報,氣候分析與預測,氣象保障技術方法和法規等。
由於大氣環境條件是飛彈武器使用必須重視的因素之一,飛彈部隊作戰的戰役籌劃、飛航式飛彈任務規劃和飛彈發射視窗選擇等,均需考慮與大氣環境條件的最佳結合問題,飛彈作戰指揮氣象輔助決策成為飛彈部隊氣象保障的重要環節。飛彈再入大氣層的天氣侵蝕和核爆炸殺傷破壞效果的氣象問題是研究的重點。飛彈飛行的彈道氣象修正,大氣隨機擾動引起的飛彈飛行散布估算理論和方法等,也是重要的研究內容。
藉助軍事航天、空間探測、大氣微波探測、高分辨數值天氣預報等高新技術的發展,飛彈氣象學的研究內容不斷豐富,並取得新的進展。深入研究、開發與飛彈武器系統發展相適應的飛彈氣象保障技術和方法,實現對大氣環境信息精確探測、快速傳輸和準確預報,以及全方位、多領域直至有關空間環境的全面保障,使飛彈部隊氣象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