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伊歐凱

颱風伊歐凱

颶風伊歐凱(也是颱風伊歐凱,英文名稱為Ioke,國際編號:0612,JTWC編號:01C)是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首個於中太平洋形成的風暴,也是中太平洋自有記錄以來最強的颶風,形成後3度達到5級颶風程度。伊歐凱自形成至消散期間,風力非常強大,壽命有近20日,更橫跨太平洋,是自2002年的颱風胡高 (Typhoon Huko)以來首個越過國際換日線颱風,伊歐凱亦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維持在4級或以上時間最長的熱帶氣旋。

伊歐凱並未對中太平洋及西太平洋的任何高人口地區造成影響,但曾以2級颶風的強度影響強斯頓環礁,以及5級颱風的強度影響威克島。它僅對威克島構成局部破壞,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不過在它演變成溫帶氣旋後,於阿拉斯加的海岸線產生了不少風暴潮,使海灘受到侵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颶風伊歐凱
  • 外文名:Hurricane Ioke
  • 形成日期:2006年8月19日
  • 消散日期:2006年9月5日
  • 最低氣壓:915 hPa(百帕)
  • 中心風速:195 km/h
  • 瞬間最大陣風:270 km/h
  • 經濟損失:8800萬美元
  • 影響地區:美國、日本
發展過程和路徑,影響地區,強斯頓環礁,威克島,南鳥島,紀錄,

發展過程和路徑

一個熱帶擾動於2006年8月中在夏威夷群島南部對開海面形成,原先在一道低壓槽內,至8月19日成為一個熱帶低氣壓,當時它集結在檀香山南方大約775英里左右,24小時成為颶風。它的命名Ioke取自女性英文名字“Joyce”的夏威夷語。它成為自2002年以來首個於中太平洋海域形成的熱帶風暴。
伊歐凱正進行眼壁更替周期伊歐凱正進行眼壁更替周期
伊歐凱於8月21日增強為4級颶風。至8月22日由於進入海水水溫較低之水域及進行的眼壁更替周期,風力稍為減弱至2級,其後風暴略過強斯頓環礁
8月23日,風暴再度增強,並朝西北偏西的高海水溫度處移動,這些環境更有利於其持續增強。
伊歐凱於8月24日到25日間迅速增強為5級颶風,成為首個於中太平洋形成並達到5級的颶風,四面環海的環境有利於保持其強大風力,且能持續一段頗長時間。除此之外,它也是歷來中心氣壓最低的中太平洋颶風,其中心氣壓一度低至920百帕斯卡。
颶風伊歐凱 路徑圖颶風伊歐凱 路徑圖
伊歐凱其後受中途島西方的副熱帶高壓引導,轉向西南偏西移動。它出現的眼壁更替周期使之稍降為4級,至8月26日完成眼壁更替周期後,強度回升至5級,並擁有一個直徑約30公里的風眼,同日晚上通過國際換日線(通過後已是8月27日),進入西北太平洋。JTWC方面將降為4級,至8月29日2100 UTC,JTWC第三度將之升為5級,估計它中心最低氣壓低至910百帕斯卡。
其後伊歐凱逐漸轉向西北偏西移動,於8月31日減弱為四級颱風並近距離略過威克島。9月2日至3日,伊歐凱因進行眼壁更替周期,強度減弱至3級,但風眼直徑增大至近200公里。伊歐凱在9月3日吹襲了日本南鳥島
9月4日,伊歐凱因受到來自溫帶的乾燥氣流入侵影響,進一步減弱為一級颱風,它的中心密集雲區消失,變成螺旋雲帶結構,西南象限的對流活動明顯減弱。9月5日,伊歐凱被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降格為熱帶風暴,但日本氣象廳香港天文台等機構則繼續把它定為颱風。
伊歐凱正在轉化為溫帶氣旋伊歐凱正在轉化為溫帶氣旋
9月6日,伊歐凱在日本以東海域轉化為一個溫帶氣旋,它由形成直到轉化為溫帶氣旋共維持了近18天。

影響地區

伊歐凱先後正面吹襲美國兩個太平洋屬島強斯頓環礁威克島日本的南鳥島。其中伊歐凱更是近50年來首個正面吹襲當地的熱帶氣旋。

強斯頓環礁

伊歐凱眼壁的東部曾掃過強斯頓環礁。當地有20名美軍被逼撤離。雖然伊歐凱的風力相當強,但強斯頓環礁的損毀輕微。

威克島

伊歐凱於當地時間8月31日晚上在威克島東北方15公里內掠過,風眼牆的西南部掃過該島,當地測得的最低氣壓為934百帕斯卡。美軍利用兩架C-17運輸機在當地撤走188人往夏威夷歐胡島
在伊歐凱的風暴潮影響下,威克島測得的潮水比海圖基準面高出約3米,而威克島的最高點也只是海拔6米而已。如果並非碰上天文低潮,威克島有可能會被完全淹沒。
伊歐凱正在威克島東北方約15公里處掠過伊歐凱正在威克島東北方約15公里處掠過

南鳥島

伊歐凱在9月3日略過南鳥島,島上氣象觀測站的人員在9月1日撤離該島。

紀錄

  • 伊歐凱是首個於中太平洋形成並達到5級的颶風。
  • 伊歐凱創下了中太平洋區內的最低氣壓紀錄—920百帕斯卡(JMA)。
  • 根據美國的資料,以一分鐘平均風力計算的話,伊歐凱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維持在4級或以上時間最長的熱帶氣旋。
2007年4月,名字“伊歐凱”正式從命名表中退役,改由“Iopa”取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