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青少年

風險青少年

青少年(9~16歲)的網癮率是成人(大於16歲)的兩倍,青少年更易染上網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最重要的是,他們缺乏自我控制必需的認知和情緒方面的能力,負責執行控制和情緒調節的額葉皮層及其他神經生物系統可能還未發育完全。這一領域仍需更多研究以確定網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其次,與其他年齡組相比,青少年更加沉迷於網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險青少年
  • 外文名:at-risk adolescent 
特徵,鑑別,預防方案,

特徵

大量研究探討了那些被認為依賴網路者的人格特質,大部分採用大學生和成人樣本。先前的研究發現似乎顯示,一些特殊的人格特質可能使人更易染上網癮。目前已確定了幾種常與網癮相關聯的特徵:抑鬱心境、衝動、尋求感官刺激、低自尊、羞怯、注意力降低。另外,需要注意精神障礙的併發症,尤其是心境障礙、焦慮、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毒癮等。

鑑別

由於網遊的互動性、歸屬感、勝任感和影響力感,它對青少年的強化作用非常明顯。因為網遊提供刺激和娛樂的內在價值,它也可以具有獎賞作用。
調查結果證明,將網路用於遊戲者顯示出染上網癮的更大風險。確實,高風險、潛在風險和正常青少年之間的遊戲率差異很大(分別為61.5%、64.5%和45.3%)。這一結果在青少年中比成人中更顯著。高風險青少年群體的網遊率是正常青少年的兩倍(53.5%和28.0%)。另一個因素也會誘使韓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青少年上網,即高學業壓力下的緊張生活。由於高考競爭非常激烈,青少年典型的棕己騙晚學校生活大部分只局限於學習,沒有豐富的課外活動。因而對於跨夜您飽受學業壓力的青少年來說,上蘭膠慨虹網成為主要的減壓方法。
因此,青少年是預防工作的主要目標群體。可惜的是,可用於幫助鑑別高風險青少年的縱向研究還寥寥無幾。目前,有一種評估網癮的自陳式問卷可作為確認高風險青少年的快捷方法,在每學年開始時發放給學生,得分高的會被推薦去諮詢或受到老師督察。儘管在這類網癮測量中得高分的青少年,成癮的機率很高,但是這種途徑並不是沒有中途出錯的可能。首先,有些青少年不願暴露自己過度網路使用的事實,不會如實填寫問卷。,因此,若過度依賴自陳式測量,會無法識別出“假裝正常”的強迫性上網者。其次,需要澄清“哪些人屬於高風險青少年”這一基本問題。真正意義上的高風險群體由這樣的個體組成:他們目前尚未表現出問題行為,但此後有可能產生不良行為。目前以問卷評估網癮的方法在確認高風險青少年方面具有局限性,除非這些青少年已經表現出一種或多種不良行為的雛形。因此,需要更多的實證資料來指出哪些是真正的高風險青少年。例如,數據顯示,單親家庭孩子的網癮發生率比雙親家庭更高。但並不清楚究竟是僅僅在單親家庭成長構成了風險因素,還是單親家庭中缺乏家長監督才是風險因素。

預防方案

目前的預防方法綜合了行為與認知策略,旨在轉變網路使用模式並提高自我控制。常採用認知行為團體方案來減少青少年強迫性的長時間上網行為。有一個求陵說實例是權(Kwon&Kwon,2002)提出的自我管理訓練。
自我管理訓練的主要目標如下:(1)為青少年提供關於網癮發生率、網癮的形成模式及相關因素的準確信息;(2)鼓勵他自身上網進行自我監督,確定誘發逾時上網的環境上的和心理上的前因;(3)促進上網行為的轉變,如建立用網規則、逐步減少上網時問、提前計畫好其他活動、獲取他人支持;(4)教育青少年如何處理壓力,增加其他娛樂或特長活動。這一方案歷時六周,每周有90分鐘的諮詢面談探訂循,適於七至九人的團體。這一心理教育方案更強調有關網路使用的自我導向的行白套旋為改變,而不是提高個人及社交的效能。為了檢驗其有效性,採取了隨機對照組檢驗,並在落實方案前、落實方案後及三個月後分別進行評估。自我管理訓練對於減少上網時間和加強自我控制是有效的,但在降低網癮嚴重程度方面效果較差。李(Lee,2001)提出了一希騙個相似的改良方案,其中包括父母訓練和認知重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