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積作用與我國西南區白堊第三紀沙漠相研究

《風積作用與我國西南區白堊第三紀沙漠相研究》是由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李玉文、陳樂堯、江新勝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積作用與我國西南區白堊第三紀沙漠相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10751[05061]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10751[05061]
項目名稱
風積作用與我國西南區白堊第三紀沙漠相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李玉文、陳樂堯、江新勝
主題詞
風成環境;風成岩;沙漠;西南地區;沙漠相;風積作用

成果摘要

通過地質構造背景、古地磁、地層、古生物、沉積學等多學科綜合手段分析沙漠事展,從而肯定了我國西南區在白堊第三紀有過沙漠事件發生。對廣義的系統分類,將習稱的廣義的沙漠(或荒漠)及其相關風成環境劃分為沙風成環境兩個大類。在上述分類中,提出了嚴格區分環境類型與沉積物該區古沙漠沉積物主要為狹義的沙漠沉積,包括沙丘、丘間和丘外產物。沉積序列中風成岩占絕對優勢,風成岩中又以沙丘沉積為主。該的特點是大-巨型板-楔狀高角度交錯層的廣泛存在。一般厚1 -8m,組厚達35m,前積紋層與上界面傾角25-29°。研究認為,沙漠事件造大變化,沙漠事件可能是恐龍提前退出四川盆地的極為重要的原因。研究還認為,完整的沙漠沉積系統常是風力和水力的疊加作用產物。同時作用(凍裂、蒸發等)和化學作用(溶蝕、風化、氧化等)也在沙漠中報告還指出,古沙漠沉積中風成岩與水成岩的比例要比現代沙漠的低。沙漠沉積中大量的風成砂岩可以作為型砂礦產原料,藏量極大;沙漠沉積之方形成有鈣芒硝和石膏礦產。 古地磁測定該區在中白堊世沙漠時期緯21°±3°,比現在低10°左右,處於熱至亞熱帶高壓乾旱區,有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