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簾新圍村,位於清溪鎮東南部,距鎮政府約4.5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地勢平坦,利於安居樂業。東與風吹簾老圍村相接,東北接祿樹村,東南與香元埔老圍為鄰。始建於1912年,因曾氏由風吹簾老圍村分居於此,而名風吹簾新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吹簾新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
- 地理位置:清溪鎮東南部
1934年,屬東莞縣清溪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新三區;1955年,屬第七區清溪區;1959年,屬清溪人民公社大利生產大隊;1983年,屬清溪區大利鄉;1987年,屬東莞市清溪鎮大利管理區;1999年,屬清溪鎮大利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曾姓,其先祖於1912年從清溪風吹簾老圍村遷移至當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166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89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91(女);生活主要依靠農業收入的人口有20多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140人。外來暫住人口約2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2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清溪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四時蔬菜,兼種植果樹。改革開放後,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末,村集體有出租物業總面積5720平方米,經營總收入169.8萬元,純收入145.2萬元,淨資產501.6萬元,固定資產總值228.6萬元。村民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村民集體分紅等。傳統節慶食品有蘿蔔粄、油餅(即月餅)、裹粽、鹹湯圓、糍粑、客家黃酒。
鹿湖東路經過村邊。20世紀60年代初通電,90年代末通自來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村裡有1個燈光籃球場。
村中有客家傳統民居20座,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
村內有曾氏宗祠,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於清朝末年,重修於1992年、2013年,位於村西南部,人字形屋頂,以青瓦磚做主調,屋檐兩邊分別有橙黃色的石獅子。每逢重要節日,村民到祠堂拜祭。
村中有1座碉樓,建於清末。
每逢農曆正月初二早晨,村里曾氏族人都到曾氏宗祠祭祖。同時,在祠堂外舞麒麟,放鞭炮,最後聚餐。清明時節,曾氏宗族的子孫們都到大眾山舉行祭祖活動。
湖秋伯公廟建於清朝,供奉湖秋伯公。坐落於湖的東邊。每年正月初二,村民帶著祭祀用具,燒香拜神。
2001年2月8日,大利行政村掛“文明村”牌。
2003年4月24日,廈坭片黨支部、大利片黨支部、重河片黨支部和私企個體黨支部等聯合黨支部掛牌成立。
2006年4月28日,大利股份經濟聯合社成立。
2009年3月12日,大利村舉行“東莞市市容環境優美村”掛牌儀式。
該村代表性人物:
曾群柱(1937—2011),1959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地理系,從事雪冰與遙感套用研究。中國冰川與寒區水文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遙感室主任、研究員。著有《冰川水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