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像一件往事》是2005年1月1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盛慧。
基本介紹
- 作者:盛慧
- ISBN:9787530639610
- 頁數:330
- 定價:20.00元
-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1
- 裝幀:平裝(無盤)
- 叢書: 後散文文叢
內容介紹,評論,
內容介紹
風像一件往事,ISBN:9787530639610,作者:盛慧著
評論
南方的回憶——評盛慧散文集 《風像一件往事》
李寂盪
李寂盪
《風像一件往事》(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是我的朋友盛慧新近出版的一本散文集。什麼是詩?思想家德希達回答說:記憶與心靈。《風像一件往事》是什麼?我想用德希達的這句話來回答,也很適合———記憶與心靈。
較之於詩歌的書寫,我以為散文的寫作更加依賴經驗。而經驗是一種記憶,眼睛的記憶,耳朵的記憶,鼻子的記憶,皮膚的記憶,更是心靈的記憶。經由時光的磨損,不曾磨滅的該是那些曾給予我們歡欣與淚水的人與事,那些人與事就像刻刀刻在記憶的石壁上深深的印跡————這或許就是“深刻”這個詞語的由來。倘若你是一個敏感的生命,在你的生命中留下的印跡一定不少。歷經漫長的歲月,當你拂去覆蓋其上的塵土,那些印跡撲面而來,依然親切如故。
盛慧《風像一件往事》里的散文,幾乎都寫於貴陽,大部分的篇章是他對故鄉往事的追憶,是他心靈深處的傾訴。我以為,身在異鄉,才會有故鄉的概念;身在異鄉,故鄉是一種安慰,追憶就是尋找安慰的過程。盛慧的故鄉在江蘇的宜興(一個以紫砂壺聞名於世的地方),一個江南的小鎮。從“夜郎”到江南,在古代是遙遠而艱險的路程,現在交通便捷,可以說是早發午至,觸手可及。但是,故鄉我以為它不僅是地理上的概念,它還是一個時間上的概念。我曾經寫過一首詩,題目就叫做“故鄉是一段回不去的時光”。誠如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正因為如此,故鄉給人以絕望一般的懷念。追憶是一種接近故鄉的途徑。
堰頭鎮、屋溪河,對於盛慧來說,是再重要不過的地名了,這是他生命中最初的世界和河流,與他的生命息息相關,關係著他的一切喜怒哀樂,因此對它們的言說,飽含深情,他描述的是一個風光旖旎的、帶著濃鬱南方傳統民俗的鄉村天地,一段天真無邪、有著諸多童稚樂趣的時光。其中《屋溪河以北》,語言清秀,文采斐然,堪稱盛慧散文中的代表之作;《五月或者灰暗》、《南方的葬禮》及《哈利路亞》等篇的格調則又有所不同,正如其中的一個題目所示,調子是灰暗的,沒有了歡快,只有沉重與壓抑。這幾篇作品寫到了祖父、祖母、舅舅等至為密切的親人,寫到了莫名的社會變故以及死亡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傷痛,以及自己最早對宗教的接觸。這一切對一個孩子來說是神秘的、沉重的,它開始更改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開始讓他看見人生灰暗的另一面,以及人類救贖的一種方式。這無疑是盛慧心靈成長過程中的重大事件。
南方是什麼?南方是與北方不同的地方;南方是縱橫的河流,明媚的山野;南方是綿綿的雨季,是和煦的風;南方是一種傳統,是一種柔婉,是一種瑰麗,是一種才氣;南方是有著南方的哀愁的地方————。盛慧的作品大多是憂鬱的,感覺像梅雨時節的天氣,陰霾而潮濕,偶有一縷亮光,也猶如雲層中一縷日光的乍現,儘管無比炫目,卻是轉瞬即逝。“南方,這個詞,它隱含著哀傷,可以讓我的手指抽搐,它有憂鬱,就是我的憂鬱。”盛慧這么說。我認為,一個作家的生長的地域對其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地域性直接促成一個作家氣質的形成,或者說內化為一個作家的氣質。“我文字中一點憂鬱的氣氛,便因為被過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陰雨天氣影響而來。”(《我的寫作與水的關係》)沈從文先生說的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風像一件往事》的書寫風格不是整齊劃一的,也許這是“文集”所帶來的一個後果。當寫到故鄉的風光和童年趣事時,其筆調是歡快的,色彩是明麗的,節奏也是急速的,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而另外的則是,節奏緩慢,調子灰暗,氣氛壓抑,而且敘事性特強,有的可以說就是小說的敘事,譬如,《夏天又來到了後趙圩》、《洪大的女人在哭》等。但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盛慧的句式都很鋪陳,比喻密集,像“賦”一般,這或許是盛慧在文體上的個性表現。盛慧的感覺極為細膩,這使得他的描繪有時到了細緻入微的地步,譬如,“你會聽見小鳥喝水的聲音,你會聽見知了關門的聲音,你會聽見毛毛蟲在樹葉的背後發出細微的哭泣。”他不少作品是寫童年往事的,因此,作者記憶的視角依然是兒童的視角,兒童的情趣,有不少擬人手法、通感手法的運用,這非常符合兒童的性情特徵。譬如,“早晨如蘋果般清脆,下午如同水蜜桃般慵懶,而黃昏就像柑橘一樣溫馨了。”
我似乎說過,盛慧儘管他的作品,包括他的散文、詩歌和小說,大多寫的都很抑鬱,加之敘述的過度細密,有時讀起來壓抑得幾乎喘不過氣來,但在現實生活中,盛慧卻像一個樂觀的人,什麼時候見到他,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仿佛從來不知愁滋味似的。盛慧已到廣東去了,去了另外一個南方。想起他在貴陽時,三天兩頭來我的陋室找我,我們在一起喝酒、聊天,而現在這樣的情景又成了回憶。我不由感嘆,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無不都將成為回憶,而其中美好的部分,我們稱之為懷念。
較之於詩歌的書寫,我以為散文的寫作更加依賴經驗。而經驗是一種記憶,眼睛的記憶,耳朵的記憶,鼻子的記憶,皮膚的記憶,更是心靈的記憶。經由時光的磨損,不曾磨滅的該是那些曾給予我們歡欣與淚水的人與事,那些人與事就像刻刀刻在記憶的石壁上深深的印跡————這或許就是“深刻”這個詞語的由來。倘若你是一個敏感的生命,在你的生命中留下的印跡一定不少。歷經漫長的歲月,當你拂去覆蓋其上的塵土,那些印跡撲面而來,依然親切如故。
盛慧《風像一件往事》里的散文,幾乎都寫於貴陽,大部分的篇章是他對故鄉往事的追憶,是他心靈深處的傾訴。我以為,身在異鄉,才會有故鄉的概念;身在異鄉,故鄉是一種安慰,追憶就是尋找安慰的過程。盛慧的故鄉在江蘇的宜興(一個以紫砂壺聞名於世的地方),一個江南的小鎮。從“夜郎”到江南,在古代是遙遠而艱險的路程,現在交通便捷,可以說是早發午至,觸手可及。但是,故鄉我以為它不僅是地理上的概念,它還是一個時間上的概念。我曾經寫過一首詩,題目就叫做“故鄉是一段回不去的時光”。誠如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正因為如此,故鄉給人以絕望一般的懷念。追憶是一種接近故鄉的途徑。
堰頭鎮、屋溪河,對於盛慧來說,是再重要不過的地名了,這是他生命中最初的世界和河流,與他的生命息息相關,關係著他的一切喜怒哀樂,因此對它們的言說,飽含深情,他描述的是一個風光旖旎的、帶著濃鬱南方傳統民俗的鄉村天地,一段天真無邪、有著諸多童稚樂趣的時光。其中《屋溪河以北》,語言清秀,文采斐然,堪稱盛慧散文中的代表之作;《五月或者灰暗》、《南方的葬禮》及《哈利路亞》等篇的格調則又有所不同,正如其中的一個題目所示,調子是灰暗的,沒有了歡快,只有沉重與壓抑。這幾篇作品寫到了祖父、祖母、舅舅等至為密切的親人,寫到了莫名的社會變故以及死亡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傷痛,以及自己最早對宗教的接觸。這一切對一個孩子來說是神秘的、沉重的,它開始更改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開始讓他看見人生灰暗的另一面,以及人類救贖的一種方式。這無疑是盛慧心靈成長過程中的重大事件。
南方是什麼?南方是與北方不同的地方;南方是縱橫的河流,明媚的山野;南方是綿綿的雨季,是和煦的風;南方是一種傳統,是一種柔婉,是一種瑰麗,是一種才氣;南方是有著南方的哀愁的地方————。盛慧的作品大多是憂鬱的,感覺像梅雨時節的天氣,陰霾而潮濕,偶有一縷亮光,也猶如雲層中一縷日光的乍現,儘管無比炫目,卻是轉瞬即逝。“南方,這個詞,它隱含著哀傷,可以讓我的手指抽搐,它有憂鬱,就是我的憂鬱。”盛慧這么說。我認為,一個作家的生長的地域對其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地域性直接促成一個作家氣質的形成,或者說內化為一個作家的氣質。“我文字中一點憂鬱的氣氛,便因為被過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陰雨天氣影響而來。”(《我的寫作與水的關係》)沈從文先生說的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風像一件往事》的書寫風格不是整齊劃一的,也許這是“文集”所帶來的一個後果。當寫到故鄉的風光和童年趣事時,其筆調是歡快的,色彩是明麗的,節奏也是急速的,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而另外的則是,節奏緩慢,調子灰暗,氣氛壓抑,而且敘事性特強,有的可以說就是小說的敘事,譬如,《夏天又來到了後趙圩》、《洪大的女人在哭》等。但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盛慧的句式都很鋪陳,比喻密集,像“賦”一般,這或許是盛慧在文體上的個性表現。盛慧的感覺極為細膩,這使得他的描繪有時到了細緻入微的地步,譬如,“你會聽見小鳥喝水的聲音,你會聽見知了關門的聲音,你會聽見毛毛蟲在樹葉的背後發出細微的哭泣。”他不少作品是寫童年往事的,因此,作者記憶的視角依然是兒童的視角,兒童的情趣,有不少擬人手法、通感手法的運用,這非常符合兒童的性情特徵。譬如,“早晨如蘋果般清脆,下午如同水蜜桃般慵懶,而黃昏就像柑橘一樣溫馨了。”
我似乎說過,盛慧儘管他的作品,包括他的散文、詩歌和小說,大多寫的都很抑鬱,加之敘述的過度細密,有時讀起來壓抑得幾乎喘不過氣來,但在現實生活中,盛慧卻像一個樂觀的人,什麼時候見到他,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仿佛從來不知愁滋味似的。盛慧已到廣東去了,去了另外一個南方。想起他在貴陽時,三天兩頭來我的陋室找我,我們在一起喝酒、聊天,而現在這樣的情景又成了回憶。我不由感嘆,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無不都將成為回憶,而其中美好的部分,我們稱之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