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伯之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座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伯之山
- 性質:山
- 出處:《山海經》
風伯之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座山。
風伯之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座山。原文又東南五十里,曰風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suān)石、文石①,多鐵,其木多柳、杻、檀、楮。其東有林焉,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鳥魯。出處《山海經》...
祀禮名。地方群祀之制。清代於河南永城縣立專祠,祭祀靈佑風伯之神。按定製,每年春秋二季致祭,由守土官主祭,以教職糾儀,以生員充禮生。祭品用少牢, 鉶、簠、簋各二,籩、豆各四。雍正三年(1725) 定製, 凡行祭各官,前期齋戒二日, 著朝服; 祭儀如祀社稷。乾隆八年(1743)諭頒各省行祭神祇之...
又東南五十里,曰風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石文石,多鐵,其木多柳杻檀楮。其東有林焉,名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鳥獸。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青雄黃,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雞鼓。神於兒居之,其狀人身而身操兩蛇,常游於江淵,出入有光。又東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
風都廟又名風督廟、大風台,位於天水市三陽川西南端的五龍山上。因有五條小山脈由不同方向蜿蜒匯集於大風台最高點,故曰五龍山,山頂築有土城堡,即為風督廟,殿內奉祀風伯神像,風伯即指風神,是人面鳥身的天神。又稱風師、飛廉、箕伯等等。中國古代的風神崇拜起源較早。飛廉,亦作蜚廉,中國神話中秦人的...
又執御行役曰僕夫。《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又以我稱人曰夫夫。《禮·檀弓》:曾子指子游示人曰:夫夫也,為習於禮者。又人名。黔夫,齊威王疆場四臣之一。又國名。丈夫國,在維鳥北,見《山海經》。又邑名。柴夫,屬燕地,見《齊語》。又山名。夫夫山,在風伯山之東,見《山海經》...
據《山海經》描寫,蚩尤起兵攻打黃帝,黃帝令應龍進攻冀州。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以狂風驟雨對付應龍部隊。於是,黃帝令魃助戰,魃成功阻止了大雨,最終助黃帝贏得戰爭。女魃或與旱魃存在演變關係。人物經歷 歷史淵源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xiàng)。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