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4年9月-1970年3月,就讀於清華大學
工程物理系。
1974年2月-1993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從事高能宇宙線與氣球飛行器研究,歷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1992年6月-1993年6月,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學研究所訪問工作。
1993年7月-1995年4月,在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總體部工作,任副主任、研究員,載人航天工程套用系統副總指揮,載人航天工程套用系統總設計師。
1995年4月-2003年11月,在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中心工作,歷任該中心副主任、主任,載人航天工程套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
2003年11月,在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工作,任研究院副院長;載人航天工程套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系留氣球系統總指揮。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院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顧逸東77年倡議和推動發展中國高空科學氣球,在氣球設計研製方面開展了長期系統的研究,研製和發放成功系列化的高空氣球並投入使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達40萬立方米大型氣球的國家;領導建成了中國高空氣球系統,組織指揮180餘次高空氣球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取得重要成果,促進了中國空間科學探測的發展,是中國高空科學氣球的開拓者、
奠基者和主要學術帶頭人。他在載人航天套用方面的主要貢獻是創造性地解決了
套用系統集成以及科學與工程的結合問題,領導套用系統高質量地、出色完成了五艘飛船全部預定的科學與套用任務。
他採用有特色的總體設計和系統集成模式整合分散的空間任務,領導建成了完整的載人航天套用技術體系,包括系統設計仿真平台、有效載荷公用設備、集成仿真測試平台、有效載荷地面套用中心等,解決了與飛船和測控通信系統接口統一和載荷測試充分性問題,開闢了多學科共同利用載人太空飛行器開展套用的技術途徑,成為航天多套用任務系統集成的成功範例。
提出並實踐了工程技術與科學和套用結合的新思路,在堅持載人航天工程研製階段的同時,將科學與套用研究,科學搭載試驗、科學樣品與設備匹配試驗、科學實驗全過程演練、同步天地對比科學實驗,對地觀測設備航空校飛和在軌地面配合試驗等列入工程研製流程,促進了科學研究與載荷研製的緊密結合,並將用戶需求、工程研製、驗證試驗和套用研究結合起來,既保證了
工程質量,又顯著提升了空間科學、
套用研究和有效載荷研製水平。
建立了套用
系統工程技術管理體系,將不同類型工作納入嚴格統一的航天工程軌道;全面主持套用系統的研製、試驗、測試發射和在軌運行;決策解決了研製試驗中出現的問題,使全部空間套用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推動中國空間科學與套用取得顯著進步。 顧逸東是空間科學與套用技術領域,成功地在科學與工程之間架起了橋樑,在航天航空系統工程的航天套用系統和氣球技術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項名稱 |
---|
1985年 | 中國科學院萬米級高空科學氣球技術系統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4年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套用系統) |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
載人航天套用系統總體技術研究 | 部委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神舟四號留軌飛行綜合精密定軌 | 部委級科技進步獎 |
資料來源: |
據2018年2月中國科學院信息顯示,顧逸東已發表論文60餘篇。
顧逸東.我國空間科學發展的挑戰和機遇[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4,29(5):575-582.
顧逸東.空間科學:探索與發現之源[J].中國科學院空間套用工程與技術中心,2014,(第9期).
顧逸東.心繫空天:王大珩先生與我國航天航空事業[J].辦公自動化,2012,(第A1期).
顧逸東.譜寫中國載人航天套用的新篇章[J].載人航天,2004,(第5期).
顧逸東.高空科學氣球的研製[J].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第Z期).
人才培養
截至2016年,顧逸東培養碩士15位,博士12位,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顧逸東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時間 | 題目 | 作者 | 類型 |
---|
1986 | 非零周向應力零壓式氣球球形的確定與應力分析 | 李雨航 | 碩士 |
1989 | 高空科學氣球微機化遙控系統設計 | 劉斌 | 碩士 |
2002 | 《軌道仿真系統》設計與實現 | 李強 | 李強 |
2003 | 空間發可展伸桿機構的運動學與動力學分析 | 李振華 | 碩士 |
2008 | 系留氣球非線性有限元分析 | 何澤青 | 碩士 |
2009 | 空間信息網路動態多徑路由協定技術研究 | 唐劍 | 博士 |
2009 | 平流層飛艇運動控制律與定點控制律設計 | 周江華 | 博士後 |
2009 | 軟體特徵模型與測試套用研究 | 王曉華 | 博士 |
2010 | 空間高微重力主動隔振系統研究 | 李宗峰 | 博士 |
2012 | 太空飛行器光學遙感載荷動力學環境適應性研究 | 王珂 | 博士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2004年 | 求是科學基金會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
2005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資料來源: |
社會任職
1987年6月-1996年7月,任國際空間委員會(COSPAR)科學氣球組委員;
1986年10月至今,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委員會,歷任副主任、主任;
1994年5月至今,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CNCOSPAR),任委員。
人物評價
顧院士把高深神秘的高科技知識帶到孩童們中間,顧院士像老爺爺一樣走進校園和孩子們握手、擁抱、交流,這是在為我國科學普及做貢獻,也是在為科學的美好未來進一步奠定基礎。(大興七中校長賈海軍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