顒,傳說中的一種鳥,形狀像貓頭鷹,長著一副人臉和四隻眼睛而且有耳朵,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會大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顒
- 總筆畫:15
- 筆順編號:251125214132534
- 四角號碼:61282
- 基本字義:大頭、仰望、
- 詞目出處:《山海經》
- 拼音:yóng
- 注音:ㄩㄥˊ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字形結構,詞目出處,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顒:yóng
顒
![顒 顒](/img/c/4f0/nBnauYTOyMjNxADZ2YjM1QmZiJWNjFTMmZmMyEGZxUDNjRGZlZDZhVDZhF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部首筆畫:6
部首:頁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5
五筆86:JMHM
五筆98:JMHM
倉頡:WBMBO
筆順編號:251125214132534
四角號碼:6128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899
顒(繁/簡體字:顒)
UNICODE:9852
基本字義
1、大頭。
2、大。
3、〔~~〕a、肅敬的樣子;b、景仰的樣子;c、波濤洶湧的樣子。
4、仰望:~望。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頁( xié),禺( yù)聲。頁,頭。本義:大頭) 同本義 [big head]
顒,大頭也。——《說文》
〈形〉
1、形容大的樣子 [grand]
四牡修廣,其大有顒。——《詩· 小雅·六月》
2、溫和肅敬的樣子 [respectful;solemn and just]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易·觀》。馬注:“敬也。”虞註:“君德有威容貌。”
顒顒夘夘。——《詩·大雅·卷阿》
顒候來報,以慰我思。——遼· 李良嗣《與李處溫使為遼內應書》
〈動〉
1、仰慕,盼望 [hold sb in high esteem]。
如:顒望(盼望):顒戴(仰慕擁戴);顒想(仰慕懷念);顒仰(仰慕)。
字形結構
繁體字:顒
漢字首尾分解:禺頁
漢字部件分解:禺頁
筆順編號:251125214132534
筆順讀寫:豎折橫橫豎折豎橫捺橫撇豎折撇捺
詞目出處
![嘉慶帝顒琰 嘉慶帝顒琰](/img/4/049/nBnauczY0YDN1QGOmhDNiVGZzYmNkR2MxgTMwYTMkljYxU2YmV2NhZzY3c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容切,音喁。《說文》大頭也。
又《廣韻》仰也。《易·觀卦》有孚顒若。《疏》顒,嚴正之貌。《詩·大雅》顒顒卬卬。《傳》顒顒,溫貌。《箋》體貌則顒顒然敬順。《爾雅·釋訓》顒顒卬卬,君之德也。
又大貌。獸壯大者曰顒。《詩·小雅》四牡修廣,其大有顒。
又《廣韻》仰也。《易·觀卦》有孚顒若。《疏》顒,嚴正之貌。《詩·大雅》顒顒卬卬。《傳》顒顒,溫貌。《箋》體貌則顒顒然敬順。《爾雅·釋訓》顒顒卬卬,君之德也。
又大貌。獸壯大者曰顒。《詩·小雅》四牡修廣,其大有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