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承烈

顏承烈

顏承烈(1866—1914),字紹武,江蘇淮安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畢業於安徽武備學堂,為人仗義疏財,遠近頗有美譽。1908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民主革命,在蘇皖地區策劃革命活動。1909年,趙聲在南方集契約志創舉大業時,顏承烈即偕韓恢赴粵,隨趙聲奔走呼號,力謀起義,以期一舉而事成。1911年武昌起義後,積極回響,參加光復鎮江之舉。嗣後竊國大盜袁世凱篡權,陽為共和,陰謀專制。顏承烈被孫中山委任為江北討袁第一師師長兼右路軍司令,南征北戰,不屈不撓,智勇兼備,屢有建樹。1914年8月在鎮江被袁逆世凱密探緝捕,1914年9月28日在上海英勇就義,終年48歲。可謂一生慷慨,終身壯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顏承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66年
  • 逝世日期:1914年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 出生地:江蘇淮安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宏願寄後,

人物簡介

顏承烈(1866—1914),字紹武,江蘇淮安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幼讀私塾,後入安徽武備學堂,結業回鄉,擔任團董時,力主正義。馬廠鎮舉人孫步魁幫助惡霸地主,並勾通縣令陳維藻以謀殺罪誣陷佃農,使這個佃農沉冤莫白。顏得知後,挺身而出,為冤者辯白,直到陳維藻被革職,孫步魁被革除功名並投入牢獄才罷休。從此,更傾向革命。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顏承烈加入中國同盟會,積極進行反清活動。接著奉命南下,參加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勝利後,迅即轉戰蘇北,組織革命志士,製造槍彈。機械師陸朝賓操作時,不幸火藥爆炸,機密敗露。後急速登舟,趕往鎮江,參加“光復”鎮江,旋又參加攻克南京之役。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下令北伐,顏承烈被委任為第一師第二旅第五團二營營長。在高作戰鬥中,身先士卒,奮戰3日,打敗了數倍於己的頑敵,榮立首功,擢升為一等參謀。二次革命時,顏承烈被任命為江北討袁軍第一師師長兼右路司令,奔赴淮海地區進行部署,待命出擊。由於袁世凱和張勛的瘋狂反撲,討袁軍從江北撤退到南京。復任寧軍第三軍參謀長,指揮南京保衛戰,後因糧盡彈絕,棄寧轉滬。袁世凱迭次懸賞1000元、5000元,直至10000元,通緝顏承烈,並命令江北護軍使擒拿,查封其房屋、地產、店鋪、槽坊等所有資財。
民國3年(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顏承烈作為江北總代表應召與會,圖謀三次革命。由日本返滬後,積極準備槍彈;並渡江赴揚組織和部署軍事力量。從揚回滬,路過鎮江時,被上海鎮守使公署密探逮捕,9月28日在上海英勇就義,時年48歲。顏承烈犧牲後,中華民國中央軍政部曾令淮安建祠立碑。其獄中遺詩存《示兒》三首,詩中有:“吾生宏願未遂,中華雷聲已起。”

生平經歷

顏承烈在安徽武備學堂讀書時,與同窗熊成基、范傳覺被稱為“校園三傑”。此三人不僅學業上名列前茅,並駕齊驅,而且志同道合,情如手足。一次,熊、范二人於茶館議論國事,流露反清情緒,被綠營兵探子竊得,緝拿上解,以圖請賞。顏承烈得知,迅速集結一隊同窗,伏於其必經之地,“沖啊!”承烈一聲高喊,眾人一擁而上,奪下兵丁槍械,救出熊、范二人。此事後經進步教官林述慶周旋化解。顏、熊、范以後又成了革命戰壕里的生死戰友。
安徽武備學堂畢業後,顏承烈鑒於家裡上有高堂,下有妻子,且需掌持一片家業;又見官場黑暗,不願同流合污,決意不攀仕途,返歸故里。後來,山陽縣(今淮安市)委以壽寧鄉團董。十年團董,顏承烈抑強扶弱,為維護一方治安做了諸多好事。團董之職,使他力仗正義的秉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顏承烈的力仗正義,既非匹夫逞勇,大砍大殺,亦非優柔寡斷,愛莫能助,而是根據不同對象、場合和事體性質採取相宜措施。或以情理說服人,側重於調解,讓諸方均能接受;或以自己雍容大度的行為表率去感動人、教育人;或以“冰炭不同爐”的決心,與惡勢力作堅決鬥爭,用真理和實力懾服人,哪怕冒多大風險也在所不忌。
貫穿顏承烈力仗正義的諸多活動中似有一條紅線——憎惡惡勢力,憐助貧弱者。這正是他信仰和追求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道德品質之底蘊,思想政治之基石。
年逾不惑的顏承烈在思想政治上已經成熟,在家中更是須臾不可缺少的頂樑柱。然而,優裕溫馨的小康家庭不能投合他的人生情懷,靠一己力量做些抑強扶弱的義事不能釋放他的政治抱負。他本著“國家難雙顧,忠孝難兩全”的精神,毅然離家出走。無疑,這是一種自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那是革命的自覺,社會的責任,理想的追求。
1908年顏承烈攜顏承清、黃滾子前往安慶,找到至友熊成基、范傳覺,三人大喜過望。言及秋瑾大姐與徐錫麟兄年前捨身成仁,又抱頭痛哭一場。當下三人議定於十月底舉事,攻占安慶,建立革命軍政府。由於叛徒泄密,以致倉促出師,初戰失利,三人又在戰鬥中失散。顏承烈義無反顧,帶領二隨從潛走南粵。先至廣州,再達香港,經武校同窗伏龍引薦,結識趙伯先、黃興等人。隨之,加入同盟會,從組織上正式成為一名革命黨人。自此,顏承烈積極投入苦練槍擊投彈,研究軍事韜略,籌款備械等項活動,以圖再舉。
黃興組建先鋒隊,待命攻取廣州。顏承烈被委以第一先鋒隊指揮。1911年3月,黃花崗起義戰鬥打響,開始戰事順利,中國同盟會大旗插上廣州總督府,後敵援軍趕到,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同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顏承烈為江蘇清淮總司令,著韓恢、伏龍輔之。顏承烈等返里,積極組織清江、山陽、安東、阜寧、泗陽、沭陽等地誌士,呼應武昌,光復各地縣城。顏承烈直接掌管山陽兩處槍彈製造點,城東劉伶台王梓森家和蘇嘴李生壽家。不料因機械師陸朝賓操作失誤引起火藥爆炸,驚動官府。淮地舉事,尚未臨陣,即已流產,顏承烈深受打擊。他被迫趕往鎮江,與新軍第九鎮三十五標聯絡。鎮江都督林述慶委以第五標二營營帶。這時,北固山尚未攻下,清兵人多火猛,林都督親自督陣,多次衝鋒,皆未得手。顏承烈率二營敢死隊,毀了敵炮陣,又是一番短兵激戰,終於攻克。鎮江光復,承烈立了一功,這是他第一次打勝仗。接著,他被編入江浙海陸聯軍,參加光復南京戰役。其後,顏承烈隨臧在新部率隊北伐,連克揚州、清淮,直抵徐州。顏承烈隊伍進至高作,突遇數倍於己之敵,他靈活運用戰術,佯攻睢寧,實取高作,經艱苦激戰三日,終獲大捷。對此,時駐徐州的冷御秋師長,給他記了首功,擢為一等參謀。
1913年春孫中山在上海召集會議,發起二次革命,即討袁之役。顏承烈到滬與會,被孫中山委以江北討袁軍第一師師長兼右路軍司令。承烈旋即返淮海地區待命出擊。由於袁世凱和張勛的瘋狂反撲,討袁軍邊戰邊退,由江北退守南京。孫中山復委顏承烈為寧軍第三軍參謀長,參與指揮南京保衛戰。討袁軍苦戰27天,終因糧盡彈絕退至上海。
就在顏承烈輾轉大江南北與敵廝殺期間,他的家鄉大變,家勢日頹:父親病重臥床,家產(房產、田地、作坊、店鋪等)幾被抄沒。當年載譽鄉里的“團董”成了通緝欽犯,曾被他打擊過的地痞流氓乘勢騷擾,顏家成了親戚不敢上門鄰居不便靠攏的政治“瘟疫戶”。此情此景,正是承烈預料中“忠孝難兩全”的寫照。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顏承烈作為江北總代表應召東渡,參加會議。回國後,他全面展開工作,接收並配備購自日本的槍械、彈藥,潛入袁逆軍中搞反正,研究部署作戰任務。在揚州,顏承烈召集軍事秘密會議。令皇甫藍坤、鄭仁甫等營長及李生壽、邱子斌、趙吉龍等團長分赴海、沭、漣、泗、鹽、阜、清、淮等地,集結所部,克日占領城池。返滬途中,顏承烈在鎮江被上海鎮守使鄭汝成密探秘密逮捕,解押上海。鄭汝成電陳馮國璋,馮國璋電示應即執行槍決。馮國璋並呈報袁世凱,袁逆記鄭汝成一功。顏承烈在獄中正氣凜凜,英氣勃勃,面對死亡,坦然笑之。9月28日顏承烈昂揚而從容地走上刑場。七、八年的軍旅生涯不算漫長,卻恰恰顯示了烈士那慷慨激昂、光彩照人的後半生。戰事的屢屢失利,家境的一落千丈,戰友的悲壯犧牲,毫未使他動搖過、氣餒過,而是愈戰愈勇,愈折愈韌。

宏願寄後

顏承烈就義前,執行官問及:“汝有何言?”顏承烈昂首以答:“吾生宏願未遂,中華雷聲已起!”這裡,謹錄烈士留在人間的最後聲音即獄中遺書《示兒》。
示兒一
逐利追名從來不求,
舊恨新仇到此都休!
示兒二
半耕半讀繼承先業,
一心一意光復河山
示兒三
吾生宏願未遂,
中華雷聲已起。
顏承烈在淮地尤其是淮安北鄉首先點燃了民主革命的火把,革命種子播進家鄉人民的心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