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子俊(1887-1959) 原名福黎,字篆祜,福建永春達埔鄉達中村人。父親以肩挑謀生,家庭貧苦。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10歲時,父親去世,大哥才14歲,家中還有兩個弟弟,只有母親為人紡織夏布、裱褙冥紙錫箔得到一點工錢,一家數人連餬口也不夠。他只好輟學,和大哥打柴、拾糞,賣點錢補助家用。12歲,經宗親介紹,到玉斗慶和藥店當學徒。他誠實謹慎,深得店主喜歡。但山村小店,生意清淡,除給三餐外,薪資甚微。第二年,只得到遠離家鄉的德化縣赤水格一位鄉親店中當店員。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得到同鄉吳青雲引薦,到越南謀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顏子俊
- 別名:福黎,字篆祜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59
- 主要成就:“二次革命”時,他正擔任越南中華總商會主席
個人簡介,人生故事,
個人簡介
初到越南,在一家商店當炊事,後站櫃檯,以後被提升為經理。他略有積蓄之後,先是與人合資經營商業,繼而獨資創辦啟華英布店,任經理和董事長。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孫中山到越南西貢,並在河內設立同盟會分會。他接受了孫中山的愛國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同盟會,積極支持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時,他正擔任越南中華總商會主席,大力發動並捐獻巨款,支援反袁鬥爭。
人生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歐列強暫時無暇東顧,越南經濟有較大發展。這時,顏子俊除繼續經營布店,還經營陶瓷業、戲院和書報社。在他稍有資財後,即著意舉辦公益事業,服務社會。他在家鄉下荇獨資創辦鼎新國小,為達埔最早的一所僑辦學校。在西貢,他資助的學校有福建中學、國小和暨南中學,並擔任這三所學校的董事長。他還捐資辦醫院,任西堤福善醫院董事會主席。1931年,家鄉達埔連續數年鼠疫流行,他捐資購買預防疫苗,供鄉人免費注射。
“九·一八”事變後,他發動越南僑商組織華商經濟聯合會,出任主席,募捐巨款,獻給馬占山將軍和東北抗日義勇軍作經費。上海“一·二八”事件發生,十九路軍發出抗日通電,他立即發動組織、並主持越南華僑抗日救國賑濟總會和南圻華僑救濟總會,募款購買藥品,支援十九路軍抗日。1933年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人民政府,越南華僑在他的倡導下,捐款購買飛機兩架獻給十九路軍。在西貢,他對華僑和越南進步人士的革命活動積極支持,經濟有困難的,他出錢接濟;遇到有危險的,他盡力設法保護。因此,受到國民黨在越南代表機構的指責並被監視。他知道後,即公開聲明退出國民黨以示抗議,在越南華僑界震動很大。為了避免不利影響的擴大,國民黨中央特派了一個中央委員要與他會談,但他態度堅決,終不接見。
抗戰爆發後,顏子俊任越南中華總商會主席,組織旅越華僑縮食救濟祖國兵災慈善會,號召華僑商店每日節省菜金兩成為救濟金,每星期收集一次,匯回祖國。次年,新加坡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號召各埠承擔常月義捐,顏子俊發動越南華僑積極回響,並全力以赴主持越南華僑籌賑工作,直到日軍侵入越南為止。
1941年7月,日本駐越總領事派代表朱裕朝威脅顏子俊,要他以華僑名義通電擁護漢奸汪精衛,並說如肯合作,給予三井、三菱公司在越南的總代理權,鐵限三日內答覆。顏子俊嚴守民族大義,堅決拒絕。但他又洞悉日寇的兇殘,第二天,在友人翁典南等幫助下,偽裝成水手,乘坐專載豬牛的“大廣西”號貨輪,離開居住了四十年的第二故鄉西貢,到達香港。太平洋戰爭發生後,香港淪陷,他又歷經艱險,輾轉來到廣西柳州,後轉赴桂林。重慶的國民黨海外部和全國救濟總會先後來電,請他到重慶共商救濟華僑事宜。他認為南洋各埠相繼淪陷,僑匯斷絕,僑眷生活困苦,必須先回福建了解情況,於是致電婉辭。旋即遄返福建戰時省會永安,省主席劉建緒立即接見,表示敬意和慰問,聘請他為省政府顧問,並聘為福建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
顏子俊回到達埔故鄉,正值抗日戰爭進入最困難階段,僑眷生活極其困苦,不少人靠典賣衣物和家產度日。他認為永春多山,要解決僑眷的困境,必須開發山地,墾荒種植,才是根本辦法。他就聯繫其他歸僑,共同創辦達理、洑江、鳳美三個農場,還組織歸僑合作社,經營商業。但當時物質匱泛,政治積弊甚深,他花了數年心血,農場和合作社收效都不大,最後更因通貨膨脹,連血本也虧盡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顏子俊返回越南西貢,重整舊業。這時越南民主共和國已成立,而西貢卻尚在法國殖民主義者所支持的保大政權統治之下。越盟(越南共產黨前身)派代表秘密會見了他,要求他支持越南人民反對保大傀儡政權的革命鬥爭,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當時有不少從事秘密活動的越南革命者,經濟上得到他的支持,遇到危險也得到他的掩護,有些還是負有重任的領導人。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越南農村民生凋敝,不少人到西貢尋求生路。顏子俊發起組織華僑救濟總會,擔任主席,勸募救濟款,並代為介紹職業。這一工作從西貢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各地,且對華僑和越南人一視同仁。
1947年,閩粵兩省發生糧荒,顏子俊以越南華僑救濟總會名義,募捐大米三千噸運回賑濟。他以監賑人身份隨第一批運糧船回國,發賑完畢,原想重返西貢,但南越當局正在調查他和越盟的關係,蒐集他與越盟往來的證據。為了他的安全,家人和親友都勸他暫緩返越,因而留在故鄉。這時國民黨政府進行所謂“國民大會代表”的選舉,一再電邀他到南京,共商華僑代表人選問題,他以不久即將返越為辭,加以謝絕。
陳嘉庚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之後回到廈門,顏子俊前往拜會。陳向他介紹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情況和中央人民政府對華僑的方針政策。他非常高興,確信有了強大的祖國,華僑再也不是海外孤兒了。“土地改革”開始後,顏子俊受到極不公正的對待,被錯誤批鬥,關押審查,在海外僑界引起極大反響。1953年適逢越南民主共和國總理范文同訪問中國,對當年受到顏子俊多方幫助深懷感激之情,向中國領導人提出會見要求。顏子俊始得平反。1954年6月,他和印尼僑領尤揚祖同上北京,會見了蔡廷鍇將軍和舊友莊希泉、李鐵民,並拜會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何香凝。8月,再上北京,在參加中僑委的擴大會議上,見到了以前在西貢秘密進行革命工作的連貫同志,欣慰異常。10月,他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在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親切會見了他,當知道他是同盟會會員時,稱他是革命老前輩。
1955年3月,顏子俊被任命為福建省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56年當選為全國僑聯副主席。1957年被任命為國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在參加全國政協二屆三次會議時,列席了最高國務會議。
1959年2月25日,因患喉癌病逝於永春醫院,終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