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江湖偉觀

題江湖偉觀

《題江湖偉觀》是南宋時期劉黻寫的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江湖偉觀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宋詩鑑賞辭典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劉黻
題江湖偉觀,詩歌鑑賞,作者介紹,

題江湖偉觀

柳殘荷老客淒涼,獨對西風立上方。
萬井人煙環魏闕,千年王氣到錢塘。
湖澄古塔明寒嶼,江遠歸舟動夕陽。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贏得鬢毛霜。

詩歌鑑賞

(1)詩人在秋風蕭瑟的季節登高望遠,請從首聯中找出能反映季節特徵的意象。(2分)
(1)殘柳、老荷。(2分。各1分,只寫柳、荷、風不得分)
(2)第二、三聯是怎樣表現“偉觀”的?任選一聯簡要分析。(4分)
(2)第二聯,上句抓住“萬井人煙”從空間上實寫了都城繁華熱鬧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氣”從時間上虛寫了歷史的深遠,時空交錯,虛實結合。(4分。表現手法2分,簡要分析2分)
第三聯,上句選取了西湖、古塔、寒嶼等意象描繪了一派靜謐的闊大之景,下句借遠江、歸舟、夕陽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歸舟過處江水蕩漾的動態秋江圖。動靜結合,畫面開闊遼遠。
(3)全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
(3) ①表達了詩人客居他鄉,孤獨淒涼之情;②詩人北望中原,收復無望的哀痛之情;③詩人屢遭貶斥,半生潦倒,報國無門的沉鬱哀傷之情。

作者介紹

劉黻(1217~1276)字聲伯,號蒙川,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生於宋寧宗嘉定十年,卒於端宗景炎元年,年六十歲。(宋史本傳不載卒時年歲。此據傳中‘年三十四,以淳熙十年試入太學’推得其生年,再合卒年得其年歲)早有令譽,讀書雁盪山中。淳祐十年(1250)試入太學。次年,侍御史陳垓誣劾程公許,右正言蔡榮誣劾黃之純,黻率同捨生伏闕上書,論垓、榮專為朝廷去正人以成奸黨之惡。痛言“其勢必終於空國無君子,舉朝無公論”。又上書諫幸西太乙宮,提到“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數,敗降者相繼,福何在耶?”
寶祐四年(1256),丁大全諂事太監,得寵於理宗,發兵包圍相府,迫使丞相董槐辭職,黻激於義憤,和陳宜中、林測祖、陳宗、曾唯、黃鏞等6人上書參劾丁大全奸邪誤國,反被削去學籍,分別拘管他州,時稱“六君子”。黻送南安軍(今江西大余縣)安置,其母解氏勉其速行。黻至南安,盡取濂、洛諸子精切語輯成《濂洛論語》10卷。及丁大全敗,得還太學。
景定三年(1262)中進士,對策觸時忌,授昭慶軍書記。鹹淳二年(1266)三月,以太學博士召試館職,四月除正字。三年正月,除校書郎,拜監察御史。首疏論內降恩澤之濫,建議窒內批,詔命必經三省。又上疏明正學,息異端。丁父憂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使,知慶元(今寧波)府事。曾建濟民莊,以濟士民之急,資貢士春官之費,備郡庠耆老緩急之需。並曾請建慈湖書院。八年召還,拜刑部侍郎。九年,改朝奉郎,試吏部尚書,兼工部尚書舍人,兼修玉牒,兼侍讀。十年,丁母憂。
德祐元年(1275),江上潰師,丞相陳宜中起復黻為端明殿學士、參政知事,不赴。及賈似道等死,陳宜中謀擁二王由溫州入海,以兵迎黻共政,於是黻托宗祀於其弟成伯,率眷屬隨王邸入廣東羅浮,罹時疫卒於海上,謚忠肅。其妻林氏隨之舉家蹈海而死。遺著有《蒙川集》10卷,此外有《諫坡奏牘》、《經帷納獻》和《濂洛論語》等。《宋史·劉黻傳》贊黻“分別邪正,侃侃敢言,亦難能者”。
詩意賞析
這首詩寫於南宋滅亡之前。作者劉黻把他對南宋社會生活的體驗融入到景物描寫中去,從中可以看出都城臨安既繁華又荒涼的特殊風貌,表現出作者憂國傷己的情懷。
詩題中的江指錢塘江,湖指錢塘湖(即西湖〉。首聯寫柳、荷、客、風。客是作者自指,上方即地勢最高處。從人到物,全是一片衰楓淒涼的情態,一開始便給“偉觀”罩上陰沉殘破的影子。中間四句寫景。頷聯先寫湖邊的臨安——這裡既是“王氣”所鐘,又有“萬井人煙”,可見其繁榮發達。“魏闕”本指古代宮門上巍然高出的樓觀,後代用以代指朝廷。“錢塘”是臨安的別稱。南宋統治者以臨安為“行在所”,實際上是不敢承認他們已在那裡建都。而詩中卻用上“魏闕”、“千年王氣”等詞語,其中就隱含著對偏安局面的譏刺。
頸聯把鏡頭從“萬井人煙”上移開,著力描寫江和湖。西湖素以水碧、塔秀、島奇見長,前一句中的“澄”、“明”二字就抓住了它最本質的特徵。後一句寫江,“歸舟”和“夕陽”雖然是這幅江景圖中的主要內容,但不可忽視句中的”遠”字和”動”字——因為遠,所以不能盡見,只可依稀辨出夕陽下的歸舟;而一個“動”字,勾出夕陽灑在江面上的金鱗為歸舟所搖亂時的美妙景致,給全篇的描寫多少增添了點動態美。
末聯點明題意。由於錢塘是“王氣”所在,因而“北望”句用中原何在論國事;因為作者對西風而傷懷,所以“半生”句用“鬢毛斑”嘆自己(盈,通贏)。總之,國運不興,仕途潦倒,正是國事、私事最不堪回首的時候,因而結尾處所包含的哀痛是深沉而接近絕望的。
這是一首對景傷懷之作。西湖素以秀美著稱,而宋代的臨安,又“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自南宋建都於此後,正是它的全盛時期。然而作者獨能借富麗之景抒淒涼之懷:錢塘不失其秀,江湖不減其美,卻和諧地同悲愴情懷融而為一,這是作者寫景的高明之處。
這首詩的內容每兩句一變,因而全詩可以分成四個部分。但作者在描寫時又非常注意四者之間的過渡和關聯。比如第二句末用了“上方”一詞,有了它,中間四句所寫的景象才能盡收作者眼底。第二聯寫錢塘,那裡是南宋都城,因而詩中說是“王氣”已到。然而直承這兩字而來的第三聯,卻分明有“王氣黯然”的慨嘆。第六句寫江,天色將晚時的歸舟最容易激起“吾歸何處”的感情,這又自然地引出末聯中原何處、半生虛度的感嘆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