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弟侄書堂》是唐代詩人杜荀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前句諄諄教誨,年輕時不要怕經歷辛苦磨難,只有這樣才能為終身事業打下基礎;後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費光陰,說明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辯證道理。這首詩語言上通俗淺近,平易自然,通讀全詩,沒有一難解字句,質樸之至,仿佛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毫無半點雕琢痕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弟侄書堂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杜荀鶴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弟侄書堂
何事①居窮道不窮②,亂時還與靜時同。③
家山④雖在干戈⑤地,弟侄常修禮樂⑥風。
窗竹影搖書案⑦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⑧寸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何事:為什麼。
②居窮道不窮:處於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
③亂時:戰亂時期。靜時:和平時期。
④家山:家鄉的山,這裡代指故鄉。
⑤干戈:乾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時常用的兩種武器,這裡代指戰爭。
⑥禮樂(yuè):這裡指儒家思想。禮,泛指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範和道德體系。樂,音樂。儒家很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
⑦案:几案。
⑧惰:懈怠。
白話譯文
雖然住的屋子簡陋但知識卻沒有變少,我還是與往常一樣,儘管外面已經戰亂紛紛。
故鄉雖然在打仗,可是弟侄還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台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
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鬆自己的努力。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荀鶴為侄子的書堂所題的詩,目的是勉勵侄兒為了終身的事業,要珍惜光陰,勤奮學習。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先敘侄子雖未入仕卻能於世道紛亂之時謹守禮道,勤奮修業。詩人以此來刻畫書堂主人獨特的精神風貌,讚美之情溢於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規範,重視修身立德,“家山雖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禮樂風”。對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學,更顯其卓然的高潔品格。頸聯則由人寫到書堂之景:窗外綠竹搖曳,影入書案,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我們可以想見其弟侄伏案苦讀、硯池墨耕的情形。尾聯是對侄子的勸勉之辭,勸弟侄莫荒廢時光、學業。
這首詩語言上通俗淺近,平易自然,通讀全詩,沒有一難解字句,質樸之至,仿佛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毫無半點雕琢痕跡。若就其佳句來說,真如行山陰道上,令人應接不暇。“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人硯池中”,寫景詩句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卻又自然曉暢。同時,這首詩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體現的是杜荀鶴的一個顯著藝術特徵。
名家點評
民國張靜秋:這首詩如同黑夜裡的繁星,在廣袤的天空里熠熠生輝,能夠振聾發聵,催人揚帆奮進。(《歷代哲理詩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杜荀鶴(846—904),晚唐現實主義詩人。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杜少年時,因家境貧寒輟學,投奔九華山秀林峰,寄宿僧舍,苦讀于山中,自詡是“江湖苦吟士,天下最窮人”。青年時期,累舉考不第。直到大順二年(891)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第八名)。當時政局動亂,未就官職,還鄉閒居。後入南唐,授為翰林學士。知制誥,不久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