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精讀二十四史

領導幹部精讀二十四史

《領導幹部精讀二十四史(上下)》針對各級領導幹部和企事業管理幹部的領導藝術,從為官、為政、用人、法治、權謀、修養、名利、言行、榮辱等18個方面,辯證地總結幾千年領導智慧,精選了幾百個經典故事,既有原文、譯文、註解,還有著名專家貫通古今的精彩點評,旨在讓讀者清醒、正確地認識古人的管理方法,在古人的領導智慧中得到很好借鑑,從而發揮運用。歷史因其千年的沉澱而厚重,智慧因為無數次的驗證而經典。《二十四史》是一座知識的寶庫,從中可以審時勢之變、悟政治得失、學領導智慧,汲取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基本介紹

  • 書名:領導幹部精讀二十四史
  •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 頁數:791頁
  • 開本:16
  • 作者:楊雲艷 喻加林
  • 出版日期:2008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08631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領導幹部精讀二十四史(上下)》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文衛武攻有勇有謀
商湯伐夏桀
飛將軍李廣
岑彭大破公孫述
不以賊虜遺君父
援兵無,糧食盡,英勇不屈
曹、袁官渡之戰
圍城必示以活門
趙雲救阿斗
肅清強盜
丘行恭單騎救太宗
南霽雲臨淮求救兵
劉(尋阝)守兗州
李建及破連索船
宋太祖計取夔州
智退夏兵
單騎降敵
明太祖用劉基計破陳友諒
功超群將,智邁雄獅
劉江望海堝殲倭寇
武定禍亂,文致太平
宏圖偉略安邦定國
秦孝公改革
力主削藩的晁錯
景帝削藩
王昶陳治略
隆中對
利國濟民十條
李安世上均田疏
築長城有五利
安邊宜取和柔之策
王朴上《平邊策》
諫明宗八審
撫羌定邊
馬默上疏十事
禦敵三策
吳表臣獻十策
李謙言治國之要
一綱三目——葉兌言取天下大計
以古證今切正時弊
李賢的正本十策
左光斗治水利的“三因十四議”
廣施仁義天下歸心
網開三面
古公宣父施仁政,民多歸之
廢除收帑諸相坐律令
漢文帝廢除肉刑
路溫舒言尚德緩刑
皇帝巡視,不許擾民
施恩百姓乃當務之急
簡恕才能拯民,
王者愛民之道有六
盧鈞行善政
陽城不貢侏儒
朱漢賓善政惠民
張筠善奪而好施
唐明宗愛人恤物,有意於治
為人君,止於仁
民有則我有
戒諸將
百姓劉鵬為太守對簿公堂
陳鎰鎮陝得軍民心
兩京十二部,獨有一王恕
知人論世憂國憂民
司馬遷論項羽
班固論漢宣帝
廣詢以致治,博採以興功
三老論治國
治國當德刑並舉
魏徵論思亡則存
邦國安危,如人之身
唐莊宗之亡
不足懼者五,深可畏者六
史官論晉高祖
創業垂統之君
玩物喪志,逸豫誤國
居安要思危,
處尊位更須思貧民
治末不治本國家豈可安
掌握規律適者生存
興亡治亂之由在用人之得失
明太祖對太子的訓諭
明太祖以漢初皇帝為鑑
明朝亡於崇禎帝的原因
輕徭薄賦以民為本
漢文帝減免田租
勞民不可煩,
兵革漸息宜寬徭賦
哀貧恤老,王者所先
救治災民
闊橋利民
設給過所,救飢貧人
為官宜思方略以濟百姓
治天下以民為本
論寬政惠民
何易於拒詔
翟光鄴去煩苛之政
得乎丘民而為天子
勤於農政,為民造福
金太祖體諒民情
免除苛捐雜稅
國非民將何以為君
《免租稅詔》
青文勝以死為民請命
周忱其治以愛民為本
犯顏極諫從諫如流
漢文帝廢除誹謗罪
枚乘以喻為諫
百官皆悚栗,唯意敢諫爭
簡雍巧諫
開諫致寧
面諫者為忠
皇帝鼓勵諫諍
魏徵諫太宗聞善悅從
太宗聞諫而喜
潘好禮諫邠王
賈黯力諫廣開言路
大義諫逐賢
廣開言路,為國排憂
碎衣力諫
倪思直言諫主
欲聞直言,以匡其失
納諫者昌,拒諫者亡
直言敢諫不畏死
廣開言路兼聽則明
明仁宗勉大臣諫諍
棄惡揚善賞罰分明
刑罰不可捐於國
刑罰得失,事關興廢
杜弼論刑賞
遷賞旌善
論賞罰
政之興廢,在於賞罰
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
賞罰者軍國之綱紀
嚴懲奸佞,民皆相慶
獎重恩深,卒成大功
惡以戒世,善以勸後
賞須有自
明鎬獎善懲惡
賜予不節之弊
兵法不可不正
倡平法,杜奸邪
賞罰嚴明捕捉盜賊
賞善罰惡,號令必行
倡廉政須獎懲分明
賞罰明,國乃治
仗義執言實事求是
忠言逆耳利於行
不懼權貴,怒斥竇憲
慷慨直言,以對宦官
孔融智諷曹操
陳容仗義從死
樂運好直言
天子不觀史
韋思謙剛正守職
直言無罪
刑罰豈以一人喜怒專之
但見血山
刑有所不平
不要以失廢功,
史筆天下之大信
明君不干涉著史
因時制宜成一代之法
史官實錄以儆戒人君
慕其名,冒死救援
帝中國,當行中國事
史家心術為本
親賢遠佞求才若渴
五羖大夫
用人傑而取天下
魏無忌食客三千
蕭何追韓信
懸榻待賢才
曹操唯才是舉
求賢詔
進賢受上賞
選賢授能,非材莫舉
用人不疑
吾雖瘠,天下肥矣
梁太祖求賢哲
史在德主張唯才是用
知士難
不分民族量才通用
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人才,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賢才,國之寶也
天生才甚難,不忍以微瑕棄也
惟賢是寶
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蕭何專任關中事
男兒死邊野,馬革裹屍還
奉公盡節,猶稱有私
居官必盡職
臨終仍憂國事
劉穆之克己奉公
謝莊不為世祖開門
張承業不以公物為私禮
李昉秉政不濟私
富弼救災民
電掃庭訟,響答詩筒
以己俸創長橋
為社稷計,何憾之有
苟利國家,豈敢私耶
執法無須顧皇面
不以私惠邀公賞
兵民分權迴避至親
丈夫死不恨,恨不能掃清中原耳
不徇私情的于慎行
章正宸不因私情阿徇
整飭綱紀嚴刑峻法
劉邦約法三章
人微權輕
張敞治冀州
光武誡部下要紀律嚴整
執法不阿上徇私
以嚴法治國
執法不避友
執法不避權貴
治亂在於法制
執法抗上
執法不撓
疾奸急盜
整飭軍紀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鹵掠
不畏強御,執法如山
行廉政須取督察措施
《正風俗詔》
劉基嚴以執法
李慶嚴治貪縱者
法者,天下之公
上下一心君民魚水
將相和,
群臣和睦榮辱不驚
疾風知勁草
大義滅親
舊衣勝新裝
社稷之臣
為上易事,為下易知
甘苦與共,眾志成城
郭威與士伍同甘共苦
坦誠待臣下
兵精將賢,四境可安
滕元發與百姓共患難
與民奮戰
上下協心,不戰而勝
配合協作,切忌旁觀
君臣交心不忘祖訓
國與民如同一身
政務如乘舟
明成祖賴群策群力得天下
水之方圓,盂實主之
尊孔崇儒勤勉好學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學經不明,不如歸耕
拾柴放牧,勤學不息
光武重經學,東漢儒生盛
晝讀夜誦
范縝孤貧勤學
書淫
克躬勵己,精心好學
篤志於學
韓愈苦學成名
宋神宗天性好學
半部《論語》治天下
勤讀苦學,百里求書
尊孔尚學致漢化
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學者乎
創奎章閣,著一代經典
明初求書
明代注重儒學教育
羅洪先學以致用
王冕好學
誨人重教反躬自省
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
西漢末年的教育
皇帝稱制臨決
門第雖高教子學藝
一言之善,鹹見禮異
盛王聖世在於教學
教隨時設,政因事改
北齊興學校立石經
李畲母教子廉潔
王殷母嚴以教子
盤盂皆銘
得勿喜,失勿憂
富貴勿忘儉
不可忘記本民族優長
三條成才之路
教育貴明體適用
受父拷打的知府彭澤
徐階榜三語於直廬
劉振之“三不”以明志
覃吉對太子的教育
公正廉明清風峻節
節儉為天下先
晏嬰躬行節儉
季布不阿諛呂后
眾人皆濁孔奮獨清
手經珍寶眾,腳踏車布被還
私恩公法,兩相分明
身貴益恭簡葬報國
關羽掛印封金
不以子貴為恃
盧懷慎清儉不營產
張希崇明斷疑案
高漢筠以清白自負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一代之寶——張儉
為官一世兩袖清風
陳遇超然利祿之外
廉吏徐鈞
天下不愛錢者惟楊繼宗一人馬
敢于堅持原則的王遴
正直廉潔的嚴清
寬厚仁慈重信守義
齊桓公始霸
取信於民
士為知己者死
二年離別會,千里如期還
未見生死友,靈柩停不前
腹中能容數百人
皇后為害己者請命
趙憬為相器度弘大
柳宗元患難助知己
誠信化人
姚洪忠義
異日富貴毋相忘
王旦大度
不可失信
急人之急,憂人之憂
落難方見真情在
寬容得人心
楊士奇寬以待人
廉潔好義的馬世奇
正直尚義的張可大
敬賢禮士厚德載物
帝堯禪讓
周文王的政績
禮者養也
周公待士之心
在德不在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興者在德,不以大小
以德感人勝於用兵
恩德感異族,死後群相悼
好德不好色,糟糠不下堂
貴而還鄉,依然恭謹
誠以待人,不欺幼稚
禮義固於金城湯池
許希不忘師
鳳皇應德來,非為竹桐
以德為寶
當執公方,毋得阿順
修文德以致遠
從小知禮以帽為尊
謙讓為官
臥薪嘗膽 堅忍不拔
破釜沉舟
臥薪嘗膽
不畏強暴
殺身成仁
寧死不屈
鐘離保衛戰
劉氏領兵英勇守城
張巡裂眥斗強寇
朱弁守節不屈
君以為難,易將至矣
生為宋臣,死為宋鬼
留取丹心照汗青
無事深憂,臨事不懼
徐徽言寧死不屈
楊邦義視死如歸
張天綱忠金不屈
效馬援視死如歸
方孝孺之死
高攀龍視死如歸
何可綱含笑而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