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主杜馬,歐洲歷史辭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領主杜馬
- 性質:歐洲歷史辭彙
領主杜馬,歐洲歷史辭彙。
領主杜馬,歐洲歷史辭彙。公元10—18世紀初古羅斯和俄國封建主的最高級會議。討論立法、外交、內政、宗教等問題。在基輔羅斯時代,由大公、侍從、地方領主、城市長老等共同參加,有時也吸收高級僧侶。從11世紀起,只有領主(波雅爾...
杜馬司書 杜馬司書,16—17世紀俄國杜馬中的低級職稱。負責編制、校對沙皇的敕令和領主杜馬的決議,處理領主杜馬和一些重要衙門的公文。從中湧現出不少著名的國務活動家和外交家,是沙皇政權同領主顯貴鬥爭的支柱之一。
杜馬貴族是16—17世紀俄國杜馬中的職銜。繼領主、御前侍臣之後,居第三位。可參加領主杜馬的會議和有關工作,參加各類政府衙門的管理,承擔宮廷及軍事義務,也可被委任為城市軍政長官。16世紀時人數不多,同杜馬司書構成沙皇政權的重要...
七領主政府,1610—1612年俄國七大領主在莫斯科建立的一個臨時政府。1610年7月,在波蘭入侵者兵臨莫斯科的局勢下,沙皇舒伊斯基被推翻後七位波雅爾杜馬貴族王公組成。首腦是按母系與留里克王朝有血緣關係的王公姆斯季斯拉夫斯基(В.И.М...
沒有固定的組織,其成員最初是大公(後來是沙皇)的少數近臣。15—18世紀,其作用與領主杜馬相似。16世紀中葉,事實上是伊凡四世(雷帝)的政府。17世紀下半期變成政府的一個機構,是君主絕對專制制度的支柱。
國家由領主杜馬掌管,領主們經常搞陰謀和串通行為,內部囗角頻繁,經常貶低和侮辱小伊凡。伊凡四世從小就顯示出嗜血的一面,喜愛折磨小動物並看著其殘忍地死去。1543年曾使其保護人舒伊斯基讓狗咬死。葉蓮娜死後,她的兄弟格林斯基擊敗政敵...
特轄區包括全國經濟上和軍事上最重要的地區和一部分城市,由沙皇直接管轄;領主轄區由領主杜馬管轄。為了鎮壓王公和領主的反抗,建立了一支主要由服役的中小貴族組成的、絕對效忠沙皇的特轄軍,起初有1000人,後增至5000~6000人。在特轄制...
百章會議,1551年俄國的一次宗教會議。是年1—2月在莫斯科召開。因通過的決議有一百章(史稱《百章決議》),故名。除僧侶代表外,沙皇伊凡四世本人和領主杜馬的代表亦出席。政府希望在支持教會反對異端運動的同時,使教權服從於皇權,...
會上,沙皇曾建議不將杜馬稱為國家杜馬,而稱作“皇帝的杜馬”,這一提議遭到反對,遂作罷。 [8] 1905年8月6日,尼古拉二世頒布了《關於設立國家杜馬的詔書》《國家杜馬章程》和《國家杜馬選舉條例》三個法令,並保證國家杜馬的選舉在12...
1993年11月30日,這隻象徵俄羅斯國家團結和統一的雙頭鷹又“飛”回到俄羅斯的國徽上。二十世紀末,國家杜馬從法律上確定了雙頭鷹是俄羅斯的國家象徵。 [2] 俄羅斯帝國宗教信仰 聖巴索大教堂,俄羅斯最著名的東正教場所 俄羅斯帝國的國教是...
一六○七年法典,俄國在沙皇瓦西里·舒伊斯基主持下經領主杜馬和宗教會議共同研究制訂的一部法典。1607年3月9日頒布。該法典調整了關於農民與奴僕的規定,確認禁止農民遷徙的法令,重申16世紀90年代進行人口登記確定的農民依附地位的法律意義...
多人參加近臣杜馬。皇后之弟丹尼爾·羅曼諾維奇·扎哈林(Даниил Романович Захарьин,?—1564)曾為近臣杜馬的成員,是1553年領主叛亂時的首領。皇后另一弟尼基塔·羅曼諾維奇·扎哈林(Никита Р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