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臣先生招飲小東山生壙

《頌臣先生招飲小東山生壙》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林朝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頌臣先生招飲小東山生壙
  • 作者:林朝崧
  • 創作年代:清末近現代初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生前自擇長眠地,曠達如君有幾人?
斗酒只雞翻酌我,墓門車過不嫌頻。

作者簡介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號痴仙,又號無悶道人。台灣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時期台灣最富盛名的傳統詩社「櫟社」創始人,台灣豪族霧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養子。朝崧年少時即熱衷詩歌創作,1895年日本領台,時年廿一,與家人內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數月後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海,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後,他與洪棄生、賴紹堯、林幼春、陳瑚、呂敦禮、陳懷澄等詩友時相唱和作詩。1901年其詩題已出現「櫟社」之名,1902年他與侄子幼春-及彰化賴紹堯出面倡組櫟社,1906年櫟社正式組織化,以痴仙等九人為創始者。隨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灣三大詩社鼎足分立之勢乃告確定。1910年櫟社在痴仙主持下,於台中舉行庚戌春會,共有社員二十人、南北詩友三十一人參加,這是日治時台灣詩社第一次大規模的共同集會活動。1911年櫟社邀請梁啓超訪台,梁氏對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學才華,深表肯定。痴仙晚年當對兩件社會活動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學的創設,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組的「同化會」。同化會由於台灣總督府的打壓,旋歸失敗,痴仙經此打擊,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詩的內容,多描述日本領台後傳統文人苦悶無奈的心境,以及對祖國孺慕怨責的情緒,後作品則可看出逐漸強化對台灣本土的認同與關注。詩風以感傷頹靡為主調,文字清麗多姿,可說是日治前期台灣頗具代表性的傳統詩人。  林朝崧詩,目前通行之版本為《無悶草堂詩存》,在他去世十餘年後,由櫟社詩友合力編輯,由鹿港信昌社印行,於昭和八年(1933)分成兩冊裝訂(上冊為一至三卷,下冊為四至五卷)出版。全書五卷,收錄各體詩共八百餘首,附錄詩餘一卷,共四十五題六十一首。龍文出版社「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輯第八、九冊兩冊所收《無悶草堂詩存》,系根據原刊本複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見於其他已出版詩集,或未出版櫟社詩稿的林朝崧詩。台灣銀行「台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二種所收《無悶草堂詩存》,乃根據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錯字。。其詩另有一原始版本,名為《無悶草堂詩鈔》於1919~1923年連載於《台灣文藝叢志》(未以單行本出版)。兩種版本所收作品頗有出入,但《詩鈔》所收總數較《詩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