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年平均氣溫12.5℃,年降水量183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
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0628.26 畝,人均
耕地1.78畝,林地23476 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2069.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1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628.26畝(其中:水田4714.54 畝,旱地5913.72畝),人均耕地1.77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347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5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4畝,水面面積198畝,其中養荒山荒地3334畝,其他面積47726.09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258戶通自來水,有72戶飲用井水,有1468戶通電,有1250戶通
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5%和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0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15戶(分別占總數的4%和74%)。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5輛,拖拉機64輛,機車35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378畝,有效灌溉率為9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
沼氣池農戶258戶;裝有
太陽能農戶9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5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36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50.12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504萬元;
畜牧業收入204.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950頭,肉牛120頭,肉羊700頭);
漁業收入19.2萬元;
林業收入93.3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778.9萬元;工資性收入53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1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8.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4人,在省內務工60人,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2010年度種植
烏龍茶786畝、
泡核桃13400畝,無完善的銷售渠道。2010年主產業銷售總收入5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4.6%。專業合作組織(協會)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193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68戶,共鄉村人口6078人,其中男性3259人,女性2817人。其中農業人口5496人,勞動力2740 人。從事第一產業2310人。該村以
漢族為主;其中
景頗族11人,
傈僳族67人。全村人口按教育程度,大專以上37人,中學1423人、國小2879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386人,參合率98%;五保戶1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村衛生所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7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0.1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7個,人畜混居的農戶725戶,占農戶總數的66%。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擁有教師35人,距離中學0.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59人,其中小學生527人,中學生23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47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628.2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一事一議籌勞6045元(勞均2.9元)。年末集體總收入4.8萬元,有固定資產11萬元。
基層組織
該村設有有黨總支委員會1個,下設四個支部10個黨小組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0人,其中男黨員71人、女黨員9人。該村設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381人。
人文地理
明光境內自然景色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有著名的
道教聖地--
雲岩寺:大尖山麓的雲岩寺,寺建於岩上,鐘乳石懸於岩間,寺宇小巧別致,神奇多姿。1639年的初夏,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考察時對明光雲岩寺的巧妙布局也大為讚賞,發出了"不意殊方反得此神構"和"恨不攜囊托宿其內"的感嘆。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2010年以來在各級政府的扶持下,投資50萬元架通了徐家自然村級松山自然村的人畜飲水。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自然村內道路差,生產力低下,沒有支出產業,沒有集體收入。水利設施不夠完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三年內計畫完成種植紅花油茶10000畝、烏龍茶2000畝、烤菸每年種植2000畝,並在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大力發展畜牧業。力爭到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