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肚臍

頂肚臍

頂肚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傳統體育,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據歷代傳人口口相傳,明代惠安縣各地就有人經常開展“頂肚臍”這項體育競技運動。村民在比賽時常把“頂肚臍”“激手尾直”統稱為“頂肚臍”。“頂肚臍”競技運動所需器具簡單,都是取材於船上用具,而且不受場地限制。

2016年,頂肚臍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Ⅵ-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頂肚臍
  • 批准時間:2016年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申報地區:泉州市惠安縣
  • 保護單位:惠安縣文化館
  • 項目編號:Ⅵ-8
歷史淵源,運動特色,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崇武鎮志》指出“頂肚臍”是崇武傳統的體育活動,《惠安史記經緯》《惠安縣民間風情雜談》中記載,“漁業生產是一種勞動強度大的作業,要求漁民要有健康的體魄和強大的體力。因此,漁民會在休閒時舉行一些比賽(如頂肚臍),這些比賽可在船上和陸上舉行,後來也成為春節期間漁民體育活動。”
據歷代傳人口口相傳,明代惠安縣各地就有人經常開展“頂肚臍”這項體育競技運動。隨著歷史的沿革,“頂肚臍”這項競技活動也有所變化,演變出一項新的競技活動“激手尾直”,所需材料大致相同,只是用力方式有所差別。村民在比賽時常把“頂肚臍”“激手尾直”統稱為“頂肚臍”。

運動特色

“頂肚臍”是惠安漁民常舉行的競技活動之一,所需器具簡單,都是取材於船上用具,而且不受場地限制,船上、陸地均可開展,活躍於鄉村文體生活,青少年自發練習,利用漁業生產淡季,船隻修整(即維修),和颳大風漁船不能出海捕魚生產的休閒時機開展運動,村里即在春節前後或“正月十五”元宵節有組織地進行競技比賽。
進行“頂肚臍”競技運動時,雙方曲身半蹲呈虎步姿勢,雙手扶住木板的一頭,放置在腹部,緊緊頂住;若進行“激手尾直”,則雙方單臂伸直,手掌抓牢木板的一頭,用力前推。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頂肚臍”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健身價值和保護價值。“頂肚臍”富有海洋文化特色,是一項集健身、競技、娛樂、觀賞於一體的體育活動,它成為漁民休閒競技活動的習俗流傳至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是惠安漁民同瞬息萬變的海洋環境相鬥爭、苦中作樂的產物,生動地體現著這一民族、地區的漁業文化傳統,充盈著中國東南沿海歷史的文化體育信息。
“頂肚臍”活動的開展有利於豐富鄉村文體生活,推動海峽兩岸同胞、海外華人在傳統體育競技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台灣同胞、海外華人對祖國大陸的了解,強化台灣同胞、海外華人的文化認同感和根脈意識。

傳承狀況

在現代先進文體活動面前,要繼續傳承推廣“頂肚臍”較為困難,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給予立項,大力倡導,加大投入,經常有意識的組織開展競技比賽。

保護措施

2016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泉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同時公布惠安縣文化館為“頂肚臍”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0年勞動節,第一屆曼玲杯漁家角力(“頂肚臍”“激手尾直”)競技賽在潮樂村文體活動中心舉行。自此,這項活動在潮樂村年年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