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郢

響郢

《響郢》是陳斌先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7年11月。

《響郢》從歷史、家族、階級、家國、革命、人性、鄉土、倫理等多個維度聚焦一地三家的響郢,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德行孝悌廉”構建頹敗家族命運史中的響郢精神。陳斌先採用的是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只是放棄了以往文學敘事中常見的“善—惡”“道德—歷史”衝突的模式,在宏大的敘事裡建構了一個“人類學”和“歷史”的復調結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響郢
  • 作者:陳斌先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34萬字
  • 首版時間 :2017年11月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小說共10章,敘述董、孫、廖三家響郢的故事。三家核心目標是一致的,即想方設法地使自家的響郢更“響”。孫家太爺孫寶齋在處理與董家三兄妹的衝突中,看到了孫家與廖家的差距——雖說孫家四世同堂、人丁興旺,但卻沒有響噹噹的人物,於是培養重振孫家響郢大業的人才成了孫寶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為此,對外他送孫家芬到城裡讀書,讓孫家樹去報考黃埔軍校,在家裡則苦心培養孫家樹的童養媳董風玲。孫寶齋通過對董風玲心性的打磨,順利地讓她接受了自己想要灌輸的倫理道德和禮儀規範,使其變成了對孫家對響郢的自覺維護者。隨著被孫家逼得離家出走的董風梁成為紅軍後又回鄉鬧革命,孫家芬也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做了董風梁的戰友,孫家樹投靠國民黨的文旅長而變為壽春保全團的團長,小說一下子從家族爭鬥演變成了革命鬥爭,變成了新舊勢力的博弈。

創作背景

作者自述創作《響郢》的過程:“寫了那么多中篇小說,有人建議,你可以寫寫長篇。隨著對壽縣郢子文化的發現和研究,讓我發現了‘響郢’這個命題,賦予它響亮的村莊或者家族的特殊文化氣息。《響郢》在創作之時便入選了安徽省第二屆中長篇小說精品扶持項目,後來又成為2017年中國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受到了一定的資助和關注。創作肯定十分艱辛,寫到十幾萬字的時候,發現作品走向出現了問題,結果廢了近十萬字,可想而知,期間的痛苦。創作進入到興奮期,我半年時間,幾乎每晚都在淠河岸邊散步,很多比較特別的細節,都在散步時候,思考並發現出來的。”

人物介紹

董古平
董家第二十四代董古平因家道中落,只好娶下身形肥胖且麻臉的老婆,誰知道麻臉老婆一直不能生養,董古平為此整天對著列祖列宗磕頭,氣喘吁吁到處吆喝,完了,完了。董古平在孫家的嘲笑和廖家憐憫的目光中,形影孤單,為了讓麻臉老婆生下一子,董古平到處求神拜佛。某天他到了大別山腳下的四頂山奶奶廟禱告,撞上一個衣衫襤褸的要飯花子。董古平心存善念,取出幾枚大錢遞給要飯花子。要飯花子尾隨董古平到了董家,自稱是醫生,為董妻開方子。吃了半年藥,董妻真的懷孕了。董妻生下兩男一女之後,似乎氣血耗盡,一命嗚呼。之後,董古平積勞成疾,加之生活困頓,得了少見的肺癆,整天咯血。嚴重的時候一咯半盆,十分嚇人。某天的一個夜晚,董古平咯出半盆血水後,叫來三個孩子,交代完遺言後撒手而去。

作品鑑賞

該小說手法並不“先鋒”,起初,讀者會以為那個叫花子郎中是神仙,小說可能是帶點魔幻色彩的,讀到後來才知道那人是“二當家”,是共產黨,並不是“仙人”。陳斌先採用的是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只是放棄了以往文學敘事中常見的“善—惡”“道德—歷史”衝突的模式,在宏大的敘事裡建構了一個“人類學”和“歷史”的復調結構。前者交織著人的性、飢餓、情感需求等與風俗趣味、倫理情調、道德秩序等的衝突,後者彰顯歷史發展規律的強大和個人命運在歷史進程中的虛弱。整部小說無論是太爺一代還是年輕一代都在時時接受鄉土人性的拷問,又都不得不接受歷史的考驗。如董風玲對於孫寶齋的恨與維護,直擊人性的底線,寫得觸目驚心。而孫家樹和董風梁二人的“成長”則顯示了歷史對於個人命運的巨大影響。孫寶齋為了順應時勢的發展送孫家樹去投考黃埔軍校,是想效仿複製已經獲得成功的廖家響郢,以重振孫家響郢的雄風。一波三折後孫家樹沒能通過考黃埔軍校來改變命運,卻娶了文旅長的千金平兒為妻,搖身一變為縣保全團團長,變成了以徹底剿滅政治對手共產黨響郢游擊支隊為目標的國民黨反動派。與孫家樹一樣經過了一番頗為複雜的過程之後,董風梁接受了共產黨所倡導的一整套革命思想,成了紅軍。他作為響郢游擊支隊的主要負責人潛回故鄉,要充分發動底層民眾的革命積極性,打倒土豪劣紳,最終從根本上顛覆國民政府的統治。讀者難以想像孫家樹和董風梁兩人乃至兩家的命運會因為歷史機遇而發生如此根本性的反轉,這也反映了個人在歷史面前還是渺小的:孫家樹本有機會加入紅軍隊伍,卻因為個人認識局限而錯過;董風梁也並不是一開始就要去投奔紅軍,如果不是遇到“二當家”,也只會是一個土匪。陳斌先由此張大了小說敘事的空間和容量,使小說達到了人類學和歷史互為豐富和混響的效果。
小說的作者是安徽省壽縣人,壽縣古稱壽春,作者對故鄉壽春這一意象的運用和語言的選擇也值得研討。壽春響郢帶有一定的壽縣地方特色,比方說農閒時看廬劇等,尤其是文中人物大量“土得掉渣”的方言土語和關於響郢的精細描繪,能比較好地顯示一種歷史的“在場感”。但總體上看壽春響郢只是舊社會生存境象的一個縮影。作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典型的外省,安徽總是與災難、貧窮相聯繫,而民眾的生存也總是在艱難中變得扭曲、麻木甚至殘酷,陳斌先在懷著溫情來寫“故鄉”的時候,其實是在批判當時中國的社會生活,也在某種程度上展示了處於偏遠外省的民族性格和它們在中國文化中所具有的普遍性。這一方法使他的敘寫超出了一般的“民俗”或“鄉土人情”的範疇,而變成了“人性”的、“歷史”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陳斌先獲得了人性和歷史的深度,他讓讀者“看到了淮河岸邊安徽鄉村社會歷史的變遷,看到了人的命運的豐富性,看到了鄉土人性的奧秘”。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9年5月15日,該小說入選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響郢》
2017年11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063-9518-2

作者簡介

陳斌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文學院第二、三屆簽約作家。1986年以來,出版、發表文學作品400多萬字。主要文學作品有長篇小說《響郢》《憩園》、中篇小說集《吹不響的哨子》《知命何憂》《寒腔》、中短篇小說集《蝴蝶飛舞》等。小說曾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等選刊選載。曾連續四屆獲得安徽省政府文學獎,獲得第二屆魯彥周文學獎、第二屆《飛天》十年文學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