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歷史,
簡介
例:a1=440Hz=220*(12√ ̄2)^12Hz=220*2Hz=a的2倍頻率
例:中央C的頻率是261.626Hz,那么C#的頻率是261.626Hz×1.0594630941=277.183Hz。
將半音音程的距離再分成100個單位,即100音分。那么每1音分之間的距離相差每半音音程開100次方,即1.0594630941開100次方,100√ ̄(12√ ̄2)=1.00057779倍。
例:中央C與C#之間分為100音分,第n音分(n<=100)就是261.626Hz×1.00057779^n。例如比中央C高10音分的頻率是261.626×1.00057779^10=263.142Hz。
可以看出,每一音分之間的頻率絕對差值是不同的,但它們的倍數是相同的,都是相差1.00057779倍。
歷史
1830年代時,在羅伯特·霍爾福德·麥克道威爾·鮑桑葵(Robert Holford Macdowell Bosanquet)的建議下,音響學者、比較音樂學者亞歷山大·約翰·埃利斯(Alexander John Ellis)以加斯帕德·戴普羅尼(Gaspard de Prony)發展的“聲學對數”(acoustic logarithms)十進制半音系統度量法為基礎,將音分的概念引入他翻譯的赫爾曼·馮·亥姆霍茲著作《音調的感覺》(On the Sensations of Tone)。音分已經成為表示和對比音高及音程的相對標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