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氏醫通

韓氏醫通

綜合性醫書。二卷。明·韓懋,撰於1522年。

上卷分緒論、六法兼施、脈訣、處方、家庭醫案共五章;下卷列懸壺醫案、藥性裁成、方訣無隱、同類勿藥計四章。韓氏發展了淳于意的醫案程式,具體指出四診對病證鑑別的重要性,創用了三子養親湯等常用效方,在臨床上對補法的運用尤有心得。書中並記載了半夏曲、霞天膏等製法。

現存明刻本、清刻本、《中國醫學大成》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基本介紹

  • 書名:韓氏醫通
  • 又名:《醫通》
  • 作者:韓懋
  • 類別:綜合性醫書
  • 出版時間:1522
  • 語言:中文
自序,卷上,卷下,

自序

《醫通》草成,幾欲焚去。今年家兄命謂∶先君序集有效方手澤,豈容勿傳。乃補葺分九章,凡九十五則,厘為上、下二卷。讀且數過,心動顏汗,向兄不能語者久之,而後語曰∶人有定壽,醫善折之,聖智不能加多也。病有氣機,醫每失之,造化不容有鑿也。兄謂弟誠能醫乎哉!夫孔門學農圃者小之,而老氏妄言罔象,又奚醫之為也。是編聊為醫之徹上徹下語而已爾。
嘉靖改元壬午六月朔飛霞子韓 天爵自序

卷上

緒論章第一
飛霞子曰∶天地萬物,氣成形也。不位不育,病之時也。人之養氣踐形而致中和者,醫之道也。失而至於針砭、藥餌,第二義矣。《易·無妄·九五》曰∶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孔子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此最上義也。得醫之最上義者,氣之沖,神之化,皆此身之真息以踵也。盧扁指豎子,華佗剖腸腑,白玉蟾呵臀癰,藥餌云乎哉?針砭云乎哉?
土為沖氣,脾胃為谷氣。沖氣寄旺,谷氣輔運,無一刻之停,此所謂真息也,而以踵焉。至虛之地,氣之樞而神之舍也。故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夫然後知醫之造化裁成,胥此焉出矣。《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神農嘗百草,雖非經見,理或有之。軒岐、尹鹹多古書,要難盡信。《周禮》大司巫掌醫卜,則醫之為道也,技焉爾矣!
秦漢以前,有說無方,故《內經》諸書,鄭重 縷,亦多累世附會竄雜之言。漢魏而下,有方無說,非無說也,言愈多而理愈晦也。自張、劉、戴、李諸君子出,立法分類,原病處方。而後經旨燦然。丹溪朱彥修乃能集名醫之大成,尊《素》《難》如六經,以諸子為羽翼,醫之為技,庶乎其顯著矣!今之日,諸書充棟,學人望洋,安得起群公而就正,刪述一番。有經、有傳、有史,俾醫道不淪於遠泥,而有以達中和極致之功,然後為快耶!
人在氣交中,如魚在水,氣能令人病不病,如水能令魚嘉與餒也。故醫運化機,天地且不能違矣。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五運六氣,雖準節令,久之歲差。一日之間,四序實寓。學人善識天時,則一時有一時之運氣,豈惟歲哉?
風土異宜,自然氣隔。古分南北二政,自今輿圖,以河界南北,而江之東、關之西可類從矣。南北雲者,陰陽之軌,四方之轂,八風之輻湊也。
熱生風,寒生濕,風生火,濕生痰,火生暑,痰生燥,乃人身中之五運六氣,一息不停者。金形白色、洪聲、宮音之類。又身之風土,而父子不能相易者。故人之稟賦,三天兩地,一氣流行而已。氣失其平之謂疾,疾甚之謂病。三才相因之謂機,機動之謂時。《陰符經》曰∶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又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物安。又曰∶三才既宜,三盜既安。嗚呼!此可以契醫之三昧矣乎!
醫之理,可比《周易》。針砭、藥餌,即卜筮法也。丹溪雲∶冷生氣,高陽生之謬言。
予謂冷生氣是復卦HT ,熱生風是 卦HT 。即天根月窟之化機。《內經》所謂∶“亢則害,承乃制”者也。故王安道論曰∶《易》者,造化之不可常者也。惟其不可常,故神化莫能以測。《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世之工醫卜而自小焉者何也自開闢來,五氣乘承,元會運世,自有氣數,天地萬物舉不能逃。近世當是土運,是以人無疾而亦疾,此與勝國時多熱不同矣。如俗稱楊梅瘡,自南行北,人物雷同。土濕生霉,當曰霉瘡。讀醫書五運六氣、南北二政,何以獨止於一年一時,而頓忘世運元會之統耶?
宋儒謂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又謂不為良相,當為良醫,惜人不能以皆能也。則東坡蘇氏有言∶擇醫之特出者,先告以病狀,然後使脈以合之。吾但欲愈吾之病爾,何必考其術。
此深得用醫之法。然醫書有望、聞、問、切之說,被近世熊宗立者妄注,予乃為六法兼施之案,庶幾盡神聖工巧之用雲。
六法兼施章第二
問情狀∶何處苦楚? 何因而致?何日為始? 晝夜孰甚?寒熱孰多? 喜惡何物?曾服何藥? 曾經何地?
切脈理∶左部寸 浮本位 中取 沉候關 浮取 中候 沉本位尺 浮候 中取 沉本位右部寸 浮本位 中候 沉取關 浮取 中本位 沉候尺 浮應上焦 中應右關 沉應肝腎
論病原∶某人素稟孰盛? 其病今在何類?標本孰居? 畢竟何如?(按∶此句是論吉凶順逆易治難治。)
服藥宜如何將息? 病疾沉 痼今在何際?
治方術∶主治用何法? 先後用何方?六法者,望、聞、問、切、論、治也。凡治一病,用此式一紙為案。首填某地某時,審風土與時令也;次以明聰望之、聞之,不惜詳問之,察其外也;然後切脈、論斷、處方,得其真也。各各填注,庶幾病者持循待續,不為臨敵易將之失,而醫之心思既竭,百發百中矣。
予既立兼施式,有刑名家過而言曰∶望、聞即兩造具備,察言觀色之時,問而筆之供詞也,切則考鞫親切,而論治為招判發落矣。其言雖謔,足以解惑雲。
或曰∶六法兼施,得無瑣瑣乎?予應之曰∶醫藥,人之司命,為謀弗忠,非仁術矣。病有不治之條,醫有 股之念,誠如是而不救焉,彼雖命爾,吾猶以為未精吾技而誤於人人也。若夫輕疾小恙,雖不填案可也,畏其瑣而並棄之,非予志矣。
脈訣章第三
《脈訣》左寸下指法如六菽(大豆也)之重,(仍以其人之肥瘦為別)為心本位。(在指頂為陰、為心,在指節為陽、為小腸。余皆仿此)。五菽以下,七菽以上,皆心與小腸絡脈也。關以十二菽為肝膽本位,尺以至骨為腎、膀胱本位;右寸三菽為肺、大腸本位,關以骨肉之間為並仿前例推之。
浮大而散,心之平。弦而長,肝之平。按至骨,舉指來疾而實者,腎平也。肺平浮澀短,脾胃平緩而滿指。凡下指本位不平,便可尋詳病情矣。
切脈至右尺部,必兩手並診訊息之。取三焦應脈,浮為上焦,與心肺脈合;中為中焦,與脾胃合;沉為下焦,與肝腎合。不合,則氣必亂而脈不真,須再切也。蓋此部命門之火,繫於心包,而三焦之位,實在五臟部位之中虛處,一氣流行,綿綿不息,所謂呼吸之根,性命之蒂也。男子喜滿指沉實,似弱而無數滑,女人喜滿指浮泛,似盛而不伏澀。故云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脈第三同斷病。
高陽生,五代時入,著為《脈訣歌括》,托為王氏叔和。而今本雜以潔古“傷寒脈入式歌”,又被熊宗立妄注,大為俗學之疑。叔和,晉人,自有《脈經》,猶復牴牾,大段古書難盡信也。脈家書甚多,要不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外,求脈之明,為脈之晦。獨滑伯仁《診家樞要》,以浮、沉、遲、數、滑、澀六者為提綱。予補以有力、無力二者。丹溪以血、氣、痰、水為病之提綱,則脈滑在血分,而有餘為痰,凡有形者從之;澀在氣分,而有餘為火,凡無形者從之。浮在表,沉在里,(非三部九候之浮沉,此為脈勢,彼為指法。)遲為寒,數為熱,有力為實,無力為虛。執此提綱,脈可得而明矣。
《入式歌括》是以傷寒脈為例而作,不然,陽弦頭痛定無疑,凡弦脈皆頭痛乎?
《脈經》謂∶性急人脈急,緩人脈緩。夫脈者,氣血之營運於呼吸者也。血稟偏勝必多緩,陰之靜也;氣稟偏勝必多急,陽之躁也。以此論其血分、氣分孰為不足可也,豈情性之謂哉?
重大之病,一日三脈多變,難治。沉 日日脈不移,難治。痼疾歲月不改,難治。
本脈皆平,絡脈否者,宜攻擊之。卻未有本脈病而絡脈獨平者也。
伏經脈最難求,如積熱之久,脈反沉細,而外證又寒,苟非兼施之法,何可得也?世俗諱疾試醫,醫復諱情妄臆,而豪貴婦女往往不得望、聞,豈不大錯?
初學切脈,覆藥羅,畫三部於絹上,教者襯以琴弦驗弦,以小粟驗滑,以括竹痕驗澀,以截蔥管驗芤,以敗絮驗濡。任意手法,令學人輕重按之,訊息尋取,久之自真。《脈訣》七表八里圖形是也。
齊有《褚氏遺書》,謂女脈逆行,右尺為心,左為肺。蓋以地道右轉,女生於申,推論其意爾!夫天地男女,氣而已,氣有動靜,故有遲、速、順、逆、左、右之別,其實非二也。諸脈書皆無此說,夫有所授之耶?抑丹溪諸公未見其書耶?
處方章第四
男八歲至六十四,女七歲至四十九,即大衍自然之數。有病者主精血,過此以往,有消無息,是為老人,宜專調氣,不可以病例治矣。然自澆漓以來,男尤先涸,故四十、五十,即中壽之年,雅宜補劑。壯年色勞者,惟退熱不必補。孀尼不能無情,怨曠多情,先散其郁。而凡病久者,必循行經絡,反從其邪,然後對症,此皆病情之肯綮,處方之心印也。
論病必分兼經、專經、錯經、伏經,始有賓主,而後分標本以處方。兼經並發,如兩感;專經獨發,如太陽表證;錯經亂髮,如狐惑;伏經反發,如熱極似冰。
諸病處方遵古法,仲景外感,東垣內傷,河間攻擊,丹溪之大成,以為典要。以運氣、風土、稟賦為之權衡。且如朔漠之人,有《惠民局方》,多辛熱腦、麝之劑,北人本氣自寒,食專腥膻,與之宜也。丹溪僻處東南,辨論不置。予嘗比病為《易》卦,方為爻詞,占者有吉凶悔吝之殊,夫然後醫不執方之義明矣。
閱古方,必如親見其人稟賦與當時運氣風土,始可以得作者之意。有可為典要者,處方之律令也;有一時權衡者,處方之參考也。全在真知藥性,灼見病情。予每以夜央跏坐,為人處方,有經旬不能下筆者。
病如橐,方如龠,萬龠一橐,反為橐害矣。世有經驗一方,而遞相偶中者,遂不自審度而輕用之,何也?
君臣佐使之外,有一標使。如劑中合從辛以達金,則取引經一味,辛者倍加之,故其效速。
處方正不必多品,但看仲景方,何等簡淨!丹溪謂東垣多多益善,豈醫固有材耶?
家庭醫案章第五

卷下

懸壺醫案章第六
藥性裁成章第七
方訣無隱章第八
同類勿藥章第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