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氏家族墓地
- 位置:莘縣董杜莊鎮梁丕營村
- 稱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物:神道碑,石刻等
- 墓主:韓國昌
- 生平官職: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神道碑,石刻,河北三鎮,
神道碑
其中,韓允忠神道碑通高6.38米 ,寬2.15米 ,厚0.75米 ,由額、身、座三部分組成。碑額和碑身為一巨石雕刻而成,碑額為方形圓角,用高浮雕的手法刻二龍戲珠,二龍盤環、曲身、層疊分明,各用一爪踏珠於碑額中心上部,碑額中心有圭形平面,陰刻篆書3行12字:“唐故魏博節度使韓公神道碑。”碑額的兩側各浮雕3個下俯龍首,碑額背面雕飾龍身,碑身高3.57米 ,下部略殘,碑文楷書,陰文50行,行約84字,現存約3800字。龜形座,足內收,龜爪露出,細雕其狀,從側面觀之此龜似靜,又似在緩緩行進之中。
石刻
牽馬俑位於石馬的左側,首殘,身著圓領寬袖長袍,腰束帶,雙手持馬韁,右手握韁至馬轡出處,做攏馬停進狀,馬圓體肥,馬首飾轡,低首,鬃毛直立,背飾凹形鞍。武士俑身穿長袍,雙手在胸前緊握寶劍,目光正視前方。石羊體大肥壯,前腿雙膝跪地,作伏臥狀。馬轡、人俑衣服紋飾等則用淺浮雕的方法來表現,整組石刻粗獷、古樸,造型生動形象,是唐代石刻難得的藝術珍品。碑文為楷書,字跡端莊、規整、秀麗是研究書法的重要實物資料。
河北三鎮
唐玄宗李隆基時,為防止周邊各族的進犯,大量擴充軍鎮,設立節度使,賦予軍事統領、財政支配及監察管內州縣的權力。但唐中期以後,部分節度使發展成不服從中央命令,藩鎮成為與中央對抗的割據勢力。其中,安史之亂後所設的盧龍、成德、魏博三鎮實力最強。三鎮名雖服從朝廷,但不輸貢賦,軍中主帥,或父子相承,或由大將代立,朝廷無法過問。因這三鎮都在河北道,故稱河北三鎮,又稱河朔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