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詩集箋釋

韋應物詩集箋釋

《韋應物詩集箋釋》是2020年11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兆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韋應物詩集箋釋
  • 作者:張兆勇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0154970
  • 定價:168 
  • 字數:403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關於韋應物作品的校箋當代已有孫望先生的《韋應物詩集系年校箋》(中華書局),陶敏、王友勝先生的《韋應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本書廣泛吸收他們成就,接受他們對韋詩編年與基本釋義。本書與上述著作不同在於不再去疏通詩意,考據本事,注釋典故,而是從文化、哲學、審美等角度力圖還原其作品的歷史含蘊,找尋盛、中唐轉型時期的審美印跡。本書不同於通常的賞析,更多是借鑑明清以來學人點評式的評價方式,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準確地以“箋釋”為定位。
本書作者採用安徽省博物館、圖書館所藏珍貴的韋應物集為底本,對唐代盛、中轉型時期詩人韋應物的作品進行箋釋,以期還原其作品的歷史、社會內涵,從文化、哲學、審美等側面揭示其作品的複合性價值及與當時文藝思潮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文獻學及文學閱讀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洛陽縣丞時期【代宗廣德二年(764)至大曆七年(772)】
驪山行3
四禪精舍登覽悲舊寄朝宗巨川兄弟4
經函谷關5
廣德中洛陽作6
登高望洛城作6
示從子河南尉班並序7
酬元偉過洛陽夜燕7
任洛陽丞請告8
任洛陽丞答前長安田少府問8
酬李儋9
贈李儋9
酬豆盧倉曹題庫壁見示9
上東門會送李幼舉南遊徐方10
送洛陽韓丞東遊10
賦得鼎門送盧耿赴任11
餞雍聿之潞州謁李中丞11
賦得浮雲起離色送鄭述誠12
趨府候曉呈兩縣僚友12
雪中聞李儋過門不訪聊以寄贈12
送鄭長源13
同長源歸南徐寄子西子烈有道13
酬韓質舟行阻凍13
燕李錄事14
送李儋14
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15
同李二過亡友鄭子故第15
龍門游眺15
游龍門香山泉16
春中憶元二16
金谷園歌17
酬鄭戶曹驪山感懷17
大梁亭會李四棲梧作18
經少林精舍寄都邑親友18研究
李五席送李主簿歸西台19
效何水部二首19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20
送宣城路錄事21
送李十四山人東遊21
往雲門郊居途經回流作22
同德寺閣集眺22
寄酬李博士永寧主簿叔廳見待22
答李瀚三首23
答李博士23
送張侍御秘書江左覲省24
贈王侍御24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25
同德精舍養疾寄河南兵曹東廳掾25
再游龍門懷舊侶26
假中枉盧二十二書亦稱臥疾兼訝李二久不訪問以詩答書因以戲李二26
假中對雨呈縣中僚友27
賈常侍林亭燕集27
李博士弟以余罷官居同德精舍共有伊陸名山之期久而未去枉詩見
問中雲宋生昔登覽末雲那能顧蓬蓽直寄鄙懷聊以為答28
同德寺雨後寄元侍御李博士28
同德閣期元侍御李博士不至各投贈二首29
贈蕭河南29
洛都游寓29
送張八元秀才擢第往上都應制30
留別洛京親友30
溫泉行31
第二章 客游淮海及在長安為京兆府功曹時期
【代宗大曆八年(773)至代宗大曆十一年(776)】
陪元侍御春遊35
將往江淮寄李十九儋35
將發楚州經寶應縣訪李二忽於州館相遇月夜書事因簡李寶應36
寄盧庾36
廣陵行36
喜於廣陵拜覲家兄奉送發還池州37
鼙鼓行37
白沙亭逢吳叟歌38
廣陵遇孟九雲卿38
贈崔員外39
酬柳郎中春日歸揚州南郭見別之作39
答長寧令楊轍39
游溪40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40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41
淮上遇洛陽李主簿41
觀早朝42
寄馮著42
登樂游廟作43
經武功舊宅43
登寶意寺上方舊遊44
過扶風精舍舊居簡朝宗巨川兄弟44
石鼓歌45
府舍月游45
答劉西曹46
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馬見招以詩戲贈46
藍嶺精舍46
上方僧47
采玉行48
贈令狐士曹48
贈馮著48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御49
長安遇馮著49
雜言送黎六郎49
送黎六郎赴陽翟少府50
長安道50
酒肆行51
送崔押衙相州52
送槐廣落第歸揚州52
陪王郎中尋孔征君52
晚出府舍與獨孤兵曹令狐工曹南尋朱雀街歸里第53
答令狐工曹獨孤兵曹聯騎暮歸望山見寄53
送別覃孝廉54
送開封盧少府54
使雲陽寄府曹54
雲陽館懷谷口55
送元倉曹歸廣陵55
司空主簿琴席56
慈恩伽藍清會56
休暇東齋57
慈恩精舍南池作57
對雨寄韓庫部協58
答崔主簿倬58
與韓庫部會王祠曹宅作59
昭國里第聽元老師彈琴59
答貢士黎逢59
答韓庫部協60
信州錄事參軍常曾古鼎歌60
夜偶詩客操公作61
仙人祠61
第三章 京兆府功曹攝高陵宰及為鄠縣令時期
【大曆十二年(777)至大曆十四年(779)】
天長寺上方別子西有道65
懷素友子西65
寄子西65
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66
傷逝66
往富平傷懷67
出還68
送終68
冬夜69
除日69
對芳樹69
月夜70
嘆楊花70
過昭國里故第71
夏日71
端居感懷72
悲紈扇72
閒齋對雨72
林園晚霽73
秋夜二首73
感夢74
夜聞獨鳥啼74
贈別河南李功曹75
子規啼75
送榆次林明府75
雨夜宿清都觀76
秋集罷還途中作謹獻壽春公黎公76
雨夜感懷77
清都觀答幼遐77
寄暢當78
答東林道士78
縣內閒居贈溫公78
對雪贈徐秀才79
答徐秀才79
西郊遊宴寄贈邑僚李巽79
扈亭西陂燕賞80
觀田家80
任鄠令渼陂游眺81
西郊遊矚81
西郊燕集82
乘月過西郊渡82
再游西郊渡83
東郊83
西澗種柳83
縣齋84
對雨贈李主簿高秀才84
有所思85
朝請後還邑寄諸友生85
晦日處士叔園林燕集86
紫閣東林居士叔緘賜松英丸捧對欣喜蓋非塵侶之
所當服輒獻詩代啟86
奉送從兄宰晉陵87
賦得沙際路送從叔象87
與村老對飲87
第四章 辭疾閒居灃上善福精舍(鄠縣西郊)時期
西郊養疾聞暢校書有新什見贈久佇不至先寄此詩91
灃上西齋寄諸友91
義演法師西齋91
秋夕西齋與僧神靜游93
謝櫟陽令歸西郊贈別諸友生93
善福寺閣94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94
善福精舍答韓司錄清都觀會宴見憶94
善福精舍秋夜遲諸君95
善福閣對雨寄李儋幼遐95
登西南岡卜居遇雨尋竹浪至灃堧縈帶數里清流茂樹雲物可賞96
效陶彭澤97
寓居灃上精舍寄於張二舍人97
酬令狐司錄善福精舍見贈98
與友生野飲效陶體98
灃上與幼遐月夜登西岡玩花99
月溪與幼遐君貺同游99
與幼遐君貺兄弟同游白家竹潭100
宴別幼遐與君貺兄弟100
神靜師院101
閒居贈友101
起度律師同居東齋院101
道晏寺主院102
灃上寄幼遐102
精舍納涼103
灃上精舍答趙氏外生伉103
善福精舍示諸生104
觀灃水漲104
答端104
夏景園廬105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105
答長安丞裴稅105
秋郊作106
郊居言志106
九日灃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107
同韓郎中閒庭南望秋景108
答庫部韓郎中108
答暢校書當108
答崔都水109
奉酬處士叔見示109
幽居110
春日郊居寄萬年吉少府中孚三原少府偉夏侯校書審110
春宵燕萬年吉少府中孚南館111
灃上醉題寄滌武111
西郊期滌武不至書示111
灃上對月寄孔諫議111
園林晏起寄昭應韓明府盧主簿112
寄柳州韓司戶郎中112
答崔主簿問兼簡溫上人113
種瓜113
台上遲客114
晚出灃上贈崔都水114
寄令狐侍郎114
野居書情115
第五章 仕於長安為比部員外郎時期
始除尚書郎別善福精舍119
答趙氏生伉119
相逢行120
途中書情寄灃上兩弟因送二甥卻還120
送宣州周錄事120
詠徐正字畫青蠅121
和張舍人夜直中書寄吏部劉員外121
送蘇評事122
夏冰歌122
夜直省中123
憶灃上幽居123
送五經趙隨登科授廣德尉123
至開化里壽春公故宅124
晚歸灃川124
慈恩寺南池秋荷詠125
秋夜南宮寄灃上弟及諸生125
書懷寄顧處士125
答暢參軍126
授衣還田裡126
移疾會詩客元生與釋子法朗因貽諸祠曹127
送閻寀赴東川辟127
還闕首途寄精舍親友127
送端東行128
開元觀懷舊寄李二韓二裴四兼呈崔郎中嚴家令128
送令狐岫宰恩陽129
答史館張學士同柳庶子學士集賢院看花見寄兼呈柳學士129
送常侍御卻使西蕃129
送郗詹事130
莊嚴精舍游集130
送汾城王主簿131
送澠池崔主簿131
送姚孫還河中132
貴遊行132
話舊133
第六章 滁州刺史時期(上)
自尚書郎出為滁州刺史留別朋友兼示諸弟137
將往滁城戀新竹簡崔都水示端137
逢楊開府137
同德精舍舊居傷懷138
睢陽感懷139
寄大梁諸友139
夕次盱眙縣139
秋夜一絕140
樓中月夜140
樓中閱清管141
郡齋臥疾絕句141
答王郎中141
郡齋贈王卿142
陪王卿郎中游南池142
登樓寄王卿142
寄中書劉舍人143
重九登滁城樓憶前歲九日歸灃上赴崔都水及諸弟燕集悽然懷舊144
郡齋感秋寄諸弟144
答重陽145
池上145
題桐葉146
射雉146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146
滁城對雪147
元日寄諸弟兼呈崔都水147
對春雪148
游西山148
詣西山深師149
至西峰蘭若受田婦饋149
郡齋移杉150
移海榴150
餌黃精150
懷琅琊深標二釋子151
春遊南亭151
晚登郡閣152
寄職方劉郎中152
南園陪王卿游矚153
對雜花153
送王卿153
答王卿送別154
池上懷王卿154
社日寄崔都水及諸弟群屬154
寒食日寄諸弟155
寒食後北樓作155
清明日憶諸弟155
滁州西澗156
贈李儋侍御156
揚州偶會前洛陽盧耿主簿157
送李二歸楚州157
感鏡157
寄裴處士158
答裴處士158
第七章 滁州刺史時期(下)
見紫荊花161
簡盧陟161
西澗即事示盧陟161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162
始夏南園思舊里162
南園162
園亭覽物163
始聞夏蟬163
種藥164
夏花明164
南塘泛舟會元六昆季164
同元錫題琅琊寺165
游琅琊山寺165
偶入西齋院示釋子恆璨166
寄璨師166
新秋夜寄諸弟167
對萱草167
郊園聞蟬寄諸弟167
月晦憶去年與親友曲水游宴168
曉至園中憶諸弟崔都水168
閒居寄諸弟168
簡陟巡建三甥169
寄盧陟169
簡郡中諸生169
答崔都水170
郡中對雨贈元錫兼簡楊凌170
滁州園池燕元氏親屬171
送元錫楊凌171
送楊氏女172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172
發廣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長沙173
再游西山173
秋景詣琅琊精舍174
簡恆璨174
寄恆璨175
同褒子秋齋獨宿176
西樓176
寄楊協律176
附錄:奉酬韋滁州寄示176
覽褒子臥病一絕聊以題示177
始建射侯177
雪中177
同越琅琊山178
宿永陽寄璨律師178
三台詞二首178
郡樓春燕179
喜園中茶生179
京師叛亂寄諸弟180
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180
寄李儋元錫181
贈琮公181
花徑182
寄諸弟182
夜對流螢作182
登樓183
送中弟183
張彭州前與緱氏馮少府各惠寄一篇多故未答張已雲歿
因追哀敘事兼遠簡馮生183
寄別李儋184
聞雁184
答端185
答楊奉禮185
九日185
寄全椒山中道士186
寄釋子良史酒187
重寄187
答釋子良史送酒瓢187
題石橋188
夜望188
賦得暮雨送李胄188
答僴奴重陽二甥189
途中寄楊邈裴緒示褒子189
雪行寄褒子190
歲日寄京師諸季端武等190
示全真元常191
閒居寄端及重陽191
野居191
第八章 江州刺史時期及入朝為左司郎中時期
始至郡195
登郡樓寄京師諸季淮南子弟195
西塞山195
尋簡寂觀瀑布196
題鄭拾遺草堂196
春月觀省屬城始憩東西林精舍197
題鄭弘憲侍御遺愛草堂197
題從侄成緒西林精舍書齋198
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中道先歸寄示198
簡寂觀西澗瀑布下作199
登蒲塘驛沿路見泉谷村墅忽想京師舊居追懷昔年199
山行積雨歸途始霽200
自蒲塘驛回駕經歷山水200
夏夜憶盧嵩201
酬盧嵩秋夜見寄五韻201
城中臥疾知閻薛二子屢從邑令飲因以贈之202
酬閻員外陟202
東林精舍見故殿中鄭侍御題詩追舊書情涕泗橫集因寄
呈閻灃州馮少府203
因省風俗訪道士侄不見題壁204
寒食寄京師諸弟204
春思205
期盧嵩枉書稱日暮無馬不赴以詩答205
送倉部蕭員外院長存205
送王校書206
贈盧嵩206
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一侍御206
寄廬山棕衣居士207
寄黃尊師207
寄劉尊師207
寄黃劉二尊師208
郡內閒居208
休沐東還胄貴里示端209
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錄事209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210
對韓少尹所贈硯有懷210
送顏司議使蜀訪圖書211
奉賀聖制重陽日賜宴211
雪夜下朝呈省中一絕212
答馮魯秀才212
和吳舍人早春歸沐西亭言志213
送褚校書歸舊山歌213
奉和張大夫戲示青山郎214
第九章 蘇州刺史時期
閶門懷古217
夏至避暑北池217
送房杭州217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218
附錄:奉同郎中使君郡齋雨中宴集之什218
酬劉侍郎使君219
附錄:顧十二左遷過韋蘇州房杭州韋睦州三使君皆有郡中燕集詩辭章
高麗鄙夫之所仰慕顧生既至留連笑語因亦成篇以繼三君子之風焉219
答河南李士巽題香山寺220
送丘員外還山220
附錄:奉酬使君送歸山之作221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221
附錄:奉酬寄示221
九日222
贈舊識222
答令狐侍郎222
附錄:硤州旅舍奉懷蘇州韋郎中223
送陸侍御還越223
聽江笛送陸侍御224
附錄:同賦224
寄皎然上人224
附錄:答蘇州韋應物郎中224
軍中冬燕226
送豆盧策秀才226
酬秦征君徐少府春日見寄227
贈丘員外二首227
附錄:奉酬227
登重玄寺閣228
與盧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齋229
西亭229
新理西齋230
曉坐西齋230
游靈岩寺231
游開元精舍231
郡中西齋232
答秦十四校書232
附錄:即事奉呈郎中使君233
凌霧行233
答鄭騎曹重九日求橘233
襄武館游眺234
送丘員外歸山居234
重送丘二十二還臨平山居235
附錄:奉酬重送歸山235
贈李判官235
送崔叔清游越236
送劉評事236
黿頭山神女歌236
經無錫縣醉吟寄丘丹237
寄二嚴237
送秦系赴潤州238
復理西齋寄丘員外238
送雲陽鄒儒立少府侍奉還京師239
附錄:春日同韋郎中使君送鄒儒立少府扶侍雲陽239
送鄭端公弟移院常州239
送雷監赴闕庭240
酬張協律240
答故人見諭240
贈米嘉榮241
寓居永定精舍241
永定寺喜辟強夜至242
第十章 寫作年代無考者
擬古詩十二首245
雜體五首252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254
月下會徐十一草堂255
野次聽元昌奏橫吹256
送唐明府赴溧水256
答裴丞說歸京所獻256
行寬禪師院257
澄秀上座院257
曇智禪師院257
游南齋258
寒食259
夏景端居即事259
燕居即事259
秋夜260
七夕260
感事260
答賓261
悲故交261
詠春雪261
玩螢火262
對殘燈262
對芳尊262
對新篁263
暮相思263
嘆白髮264
山耕叟264
煙際鐘265
虞獲子鹿並序265
述園鹿265
詠玉266
詠露珠266
詠水精266
詠珊瑚267
詠琉璃267
詠琥珀267
詠曉268
詠夜268
詠聲268
行路難269
橫塘行269
烏引雛270
鳶奪巢270
燕銜泥271
古劍行271
寇季膺古刀歌272
學仙二首272
萼綠華歌273
王母歌273
馬明生遇神女歌274
寶觀主白鴝鵒歌274
彈棋歌275
聽鶯曲275
五弦行276
漢武帝雜歌三首277
棕櫚蠅拂歌279
樂燕行280
難言280
易言281
調嘯詞二首281
上皇台282
突厥台282
贈孫微時赴雲中283
冬夜宿司空曙野居因寄酬贈283
鷓鴣283
南池宴錢子辛賦得科斗284
送宮人入道284
古賦一首284
附錄
附錄1:一與清景遇,每憶平生歡——談韋應物在山水詩史上的地位289
附錄2:韋應物一生思想演變及刺滁時與佛道交流簡論298
附錄3:歷代韋、柳詩評綜論308
附錄4:《詩品》的思維本質和《詩品》的閱讀心法320
附錄5:含混的古意、黯弱的士氣——從趙孟頫評淵明、右丞看其畫論得失及真因329
附錄6:試探析王船山的《古詩十九首》情結339
附錄7:中國山水詩理論的特點與現代研究評析351
參考文獻361
後記363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