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狀園蛛

鞭狀園蛛

鞭狀園蛛雌蛛體長16.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鞭狀園蛛,新種
  • 中文學名:鞭狀園蛛
  • 拉丁學名:Araneus flagelliformis Zhu et Yin,sp.nov.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山西、內蒙古等
  • 中文拼音:BiānZhuàngYuánZhū,XīnZhǒng
  • 分類等級:種
  • 中國特有:是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頭胸部長7.10,寬6.00;腹部長10.00,寬10.00。兩眼列均稍後曲。前中眼問距小於前中側眼間距(0.33:1.15),後中眼間距小於後中側眼間距(0.28:1.38)。中眼域前邊大於後邊(0.80:0.73),長小於寬(0.73:0.80)。前中眼>後中眼>前側眼>後側眼(0.28:0.23:0.20:0.15)。後中眼基有黑褐色圈。額高(0.15)約等於前中眼半徑。背甲淺褐色,頸溝明顯,中窩橫向,深凹。中眼域後至中窩前有兩條深褐色平行線,頭區中部的平行線左右各有一深褐色小斑點。
鞭狀園蛛
鞭狀園蛛
頭區著生有褐色短刺狀小毛和白色長毛。螯肢黃褐色,前齒堤4齒,後齒堤3齒。顎葉、下唇黃褐色,端部呈黃白色。胸甲、步足黃褐色,各足膝節以下有褐色環紋。步足多刺,短而粗。各步足測量如下:I 26.30(7.70+10.00+0.60+2.10),Ⅱ24.80(7.10+9.60+6.10+2.00),Ⅲ16.30(5.70+5.90+3.20+1.50),Ⅳ22.70(7.40+8.30+5.40+1.60)。足式為:1,2,4,3。腹部三角形,長略等於寬,肩部明顯隆起。背面兩肩突之前褐色,中間有3個黃色斑點,成“品”字形,肩突之後黃色,第二對肌痕的背中央有幾條灰褐條斑。腹部腹面黃褐色,正中有4條相間隔的黃色橫斑,間隔處略凹入,並有4對黑褐色小點相應排列。紡器淺褐色。外雌器橢圓形,從背面基部生出長而彎曲的垂體,如鞭狀。
本新種的外雌器與北方園蛛Araneus boreus Uyemura Yaginuma,1971(Yaginuma,1986:100,fig. 53(6))的外雌器形狀很相象,但本新種腹部背面無葉狀斑,有大的肩部隆起,而後者無肩部隆起;外雌器側板呈“S”形,後者呈方形。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