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城

是一座位於鞍山千山區東鞍山鄉鞍山城村的方形土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鞍山城
  • 地址:鞍山市千山區東鞍山鄉鞍山城村
  • 文物功能:明代遼寧長城體系組成部分
  • 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
  • 公交路線:站前火車站乘坐13路公車
介紹,歷史沿革,

介紹

位於鞍山千山區東鞍山鄉鞍山城村。高出地表2米,為一方形土城,城用黃粘土夯築成,無夾物,夯土每層9厘米,牆已頹廢,遺址尚存,西面土牆保存最高4米官牆,約長達500米。明代鞍山驛堡建在遺址東北牆上。內尚有一水井,石築、口小、上細下粗,有鐵劍、石臼、包石出土,有布紋瓦、繩紋磚、陶器殘片、乳白瓷片、瓷罐、碗等。此為遼代遺址。
鞍山城
鞍山城,是明代遼寧長城防禦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東貼楊柳河,坐落在東西鞍山兩座山的中間地帶。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重修於萬曆年間,初為傳遞所,驛內車馬繁多,商賈極盛。明清之際,這裡曾是兵家必爭之要地,交通要衝。只是在長大鐵路通車後,才逐漸失去重要地位。舊城內原有一處關帝廟,一處龍王廟,為清代所建,但現已不存。
鞍山之名,就源於此明代鞍山驛堡,取名於南郊的馬鞍山。市區南部原有兩座馬鞍形狀山峰,一為東鞍山,一為西鞍山。現在東鞍山山峰已幾乎不見。早前東,西鞍山鐵礦豐富,經長年開採,東鞍山全部削平。

歷史沿革

據文獻記載,鞍山驛堡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重修於明萬曆,為傳遞所。驛內車馬繁多,商賈極盛。據《遼陽縣誌》載:“鞍山驛堡,城西南六十里,有西南,東北二門,明時曾設驛站於此,駐巡檢一員,相傳為明初所建。西南站外舊有‘鞍山驛堡’四個大字,今頹毀,字跡無存”。又《遼東志》載:“鞍山驛,遼陽城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1387年)設驛,萬曆六年(1578年)重修。設百戶一員(武官六品),定遼中衛帶管,遞運所在鞍山站內,定遼前衛帶管,有走馬二十匹,驢一十頭,專司文報。”明清之際,這裡曾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交通要衝。城內商旅興盛,十分繁華,長大鐵路通車後逐漸失去重要地位。
城設東北、西南兩門,東北門已毀,西南門保存尚好。門樓高13米,門洞寬3.9米。原門洞上方有磚雕花紋嵌有“鞍山驛堡”匾額,額下有“萬曆六年重修”款識,現已不存。1986年,鞍山市人民政府重修時,經墨玉雕刻“鞍山驛堡”匾額為補,其四字為遼寧著名書法家溫同春所題。
鞍山驛堡為“等腰梯形”城堡。四面城牆長度分別為:東、西二牆為276米,南牆為290米,北牆為283米。總長1125米,牆高10米,基寬8米,石基高2米,磚砌層高7.5米,城牆厚度7.5米,城內夯土。城內原有關帝廟、龍王廟兩處,為清代建築。西南門外有石井一眼,口小底大,疑為遼代古城遺井。此井在文革期間村內鋪設柏油馬路時壓到地下,現已經無從查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