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top-down加工神經基礎及實現方式的研究》是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由李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孔top-down加工神經基礎及實現方式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軍
- 依託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面孔加工在人類社會交往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由於來自bottom-up方式下面孔信息容易干擾面孔top-down方式下的信息提取,致使面孔top-down加工的神經基礎及實現方式目前尚未清楚。本項目通過設計新穎的實驗範式和採用合理有效的數據分析方法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在實驗範式的設計上,本項目利用啟動效應設計了面孔bottom-up及top-down加工分離的實驗範式,以及top-down方式下面孔整體及部分特徵加工分離的實驗範式分別探索麵孔top-down加工的獨特神經基礎和實現方式。在數據分析上,本項目結合傳統分析方法GLM以及模式分類方法在功能區域提取上的優點,對任務相關的功能區域進行準確定位。進而,為了克服以前的研究只局限於腦區功能定位的分析層面上,本研究採用有效連線度分析方法來獲取任務相關的功能腦區之間的因果關係,探索麵孔top-down加工下的面孔信息處理的傳遞及實現模式。
結題摘要
本項目針對面孔加工神經機制這熱點問題,以認知心理學原理為指導,運用功能核磁成像技術,通過設計新穎實驗範式並引入網路分析方法和模式識別分析方法對面孔top-down加工方式,外族分類優勢,面孔加工能力,以及對照物漢字加工的神經基礎進行了研究。首先,設計新穎實驗範式——虛幻面孔和字母加工實驗。該實驗可以有效抑制來自bottom-up方式下面孔和字母加工信號流,從而可以提純面孔和字母top-down方式下的腦激活信號;進而引入具有完整神經理論基礎的網路分析方法—動態因果模型來獲取top-down方式下面孔和字母的神經加工網路。其次,為了區別在多個維度同面孔都相似的刺激物---漢字的加工網路,我們研究了靜息狀態下的漢字加工潛在網路,發現該潛在加工網路同面孔加工網路有顯著性差別。再次,針對不同種族面孔加工神經機制的差異,在本研究中我們進一步研究了外族面孔分類優勢的神經基礎,發現除核心面孔加工區域外,在加工本族面孔時需要更多神經資源,這有力的補充了以前的研究發現。此外,為了研究被試面孔加工個體差別,本研究引入面孔加功能力測試的行為實驗來探索麵孔識別能力差異在大腦功能及結構的差異性機制。最後,新的模式識別分析方法被引入用來對功能數據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這些基於數據分析方法的結果將是前面基於模型分析方法結果的有效補充,並且在認知任務的預測中取得了良好的結果。本課題研究結果有力促進目前面孔加工神經基礎研究的進展,同時提出的新數據分析方法將為後繼的功能數據分析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