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精準化”的農用地分等更新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面向“精準化”的農用地分等更新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是由福建省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李相一,張治良,林翔程,劉章琳,林恆萍,吳昊,毛玉龍,李蔓,曹鐵軍,高小英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向“精準化”的農用地分等更新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 主要完成單位:福建省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
  • 主要完成人:李相一,張治良,林翔程,劉章琳,林恆萍,吳昊,毛玉龍,李蔓,曹鐵軍,高小英
  • 等級:二等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獲獎序號:20120040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2-2-28
項目摘要
針對農用地分等成果中存在的空間屬性、自然屬性的準確性與現勢性諸多問題,面對現代化管理中精準化、科學化、規範化的客觀要求,充分套用現代技術、方法和已有成果資料開展研究,完成了分等成果的精準化轉變,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研究中,利用空間數據處理技術、遙感技術、GIS技術完成了分等成果與二調成果的空間轉換與對接,實現了圖、數、實地三者一致的精準化轉換,實現了分等成果空間屬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數據的精準化。通過分等因素的補充與完善,提高了分等成果中自然屬性的準確性與現勢性;參數的調整,提高了可操作性,健全了分等技術體系。通過綜合檢驗方法的建立,提高了成果檢驗的準確率。以上幾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較成熟的農用地分等更新的技術體系與方法,並取得了科學準確、現勢的成果: 1、評價對象由原來的耕地調整為耕地和可調整地類; 2、分等單元由原來20多萬個變為現在的245萬多個; 3、增加調查樣點約1.76萬個;增加圖件4200張;形成文字報告154份,數據表格1000個; 4、評價尺度由1:5萬提高到1:1萬(1:5000或1:2000),並與二調成果銜接; 5、建立了80個縣級分等資料庫和1個省級圖形庫,實現了互訪; 6、自然質量等指數、利用等指數和綜合等指數範圍分別由原來的246~3188、40~2440、4~1466調整到250~3215、89~2512、14~1643,均呈常態分配;每項指數均分為9個等,按高、中、低三大等級歸納,大致呈“3-4-3”結構狀態。通過實踐驗證,該成果具有以下特點: 1、農用地分等更新成果達到了圖、數、實地三者一致,與“一張圖”工程要求全面對接; 2、全面提高了農用地分等成果的準確性、現勢性和科學性; 3、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了科學基礎。目前,研究成果已在農用地產能核算、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基本農田保護區調整劃定、耕地質量等級監測試點、海峽西岸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與區劃等國土資源管理領域廣泛套用,並為《全國基本農田調整劃定規程》制定提供了依據,取得顯著的生態與社會效益。 該項目自2009年8月起至2010年2月,歷時七個月,完成了農用地分等成果更新工作。在研究中得到了部、省及省直相關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