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里的中國第一季》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推出的文化節目,由撒貝寧、龍洋擔任主持人,共十一期。
該節目通過非遺創新秀演、沉浸體驗、還原絕技等方式來打開非遺,多維度呈現非遺的創新成果、歷史底蘊、中國智慧、東方美學。
節目於2022年12月30日起每周六20: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於2023年7月22日完結。
基本介紹
節目形式,節目模式,節目特色,創作團隊,節目列表,參演嘉賓,主持人,非遺體驗團,播出信息,播出平台,收視率,節目評價,
節目形式
節目模式
《非遺里的中國第一季》涵蓋十大類非遺項目,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走近非遺,展示中華文化的歷史底蘊、匠心精神、東方美學、民族韻味和中國智慧,展現非遺在新時代迸發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該節目走進浙江、福建、江蘇、雲南、山西、四川、廣東和湖南等各省的古城小鎮、歷史文化街區、山水庭院,回歸非遺生髮原境,構建非遺文化生態傳播場。由主持人、專家和影視演員組成的非遺體驗團以探索為導向,帶領觀眾以互動方式體驗非遺之美,全景展現中國的非遺文化之脈。
節目特色
《非遺里的中國第一季》既有嘉賓行走式的移步換景拍攝,又有和非遺傳承人的互動體驗,集紀錄片、文化訪談等節目形式,後期製作中還融入短視頻、直播、動畫等剪輯方式。節目綜合運用CG特效、XR場景、超比例、微縮景觀等技術手段,以近景或特寫展現精細和創新之處,以此打造出“生活里的非遺美學秀”,比如從木雕到紅團,從竹刻到黃金瓷器,從蘇繡到破冰船,觀眾跟著體驗團陶醉在煙火氣和時代美學的光暈中,從不同視角領略非遺的多重價值。
創作團隊
出品人 | 慎海雄 | 總監製 | 李挺 |
總策劃 | 梁建增 | 監製 | 賀亞莉 |
藝術總監 | 諸葛燕喃 | 藝術指導 | 許寧 |
總統籌 | 黃艷蓉 | 總製片人 | 盧小波 |
總導演 | 葉靈燕 | 執行總導演 | 劉瑞琪、樊挺、鄒琳、周聰、高大山 |
總撰稿 | 冷凇、沈傑群 | 項目統籌 | 劉林、鹿新、趙鳳嬌 |
策劃組 | 冷凇、王嘉堃、許大策、劉旭、薛建霞、曲林、譚震、李美玉、陳瀚穎、程紫鄢、姚怡斐 | ||
編劇組長 | 王璐、余汶璐、范夢竹、文惜 白果而、郭筱穌、黃佳瑜 | 現場執行組長 | 戴智傑、雷洋、黎雪瑩 |
導演組 | 張思涵、孟陽、蔡晨、杜潤麟、丁寧、陸敏、許曌瑩、陳麗如、何姍、宋圓圓、張建媛、楊鎧慈、魯冰清 陳貝琦、謝楚涵、胡江良、胡蓉、劉宇思、蔡瑩、劉佳琪、羅瑤、張晶晶、王海媚、張榮鮮、賈美、李帥 安甜甜、楊文、羅淑舟、黃伽旻、孫玲、徐斯穎、杜明宇、黃韻昳、胡沁翎、蒲姍、黃路芸、胡石柱、彭婉笛 | ||
故事組 | 吳聞博、朱婷、王瑋、李膺卓 郭子唯、李世佳 | 新媒體製片人 | 朴晶 |
宣推總統籌 | 周鵬飛、張延利、張梓軒 | 宣推統籌 | 劉靜、趙瑞哲、蒲成、溫慶 |
註: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期節目片尾字幕
節目列表
期數:第一期(浙江篇) 地點:浙江台州葭沚老街 | |
撒貝寧、單霽翔、潘魯生、陳數四人在浙江台州葭沚老街互動體驗多項浙江非遺項目,品嘗非遺美食,體驗餘杭紙傘製作技藝,制茶技藝、翻簧竹雕、彩石鑲嵌等,並探尋非遺的創新之美。傳統非遺繅絲技藝所獲蠶絲變身為新醫療科技材料,龍泉青瓷從日常器皿化身建築,從生活場景移入傳世工程,實現無限可能。 | |
期數:第二期(福建篇) 地點:福建莆田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 | |
龍洋、單霽翔、袁弘在福建莆田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集結,探尋非遺創新之美。節目展示福建省一批非遺項目,包括莆田木雕、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莆仙戲等13項莆田非遺亮相,向觀眾展現莆田非遺魅力和精湛技藝。非遺陣、非遺聲、非遺技、非遺味結合展現了莆田一方水土文化氣韻。 | |
期數:第三期(江蘇篇) 地點:江蘇鹽城建湖縣九龍口淮劇小鎮 | |
撒貝寧、單霽翔、楊童舒、李玉剛等嘉賓一起走進鹽城建湖九龍口淮劇小鎮,開啟非遺之旅,邂逅了近30項具江蘇特色的非遺項目。節目介紹建湖雜技、淮劇,向觀眾展現傳承與創新相融的非遺之美。另外,富春茶點製作技藝、淮揚菜烹飪技藝、寶應捶藕和鵝毛雪片製作技藝、藕粉圓製作技藝、十三香龍蝦烹製技藝等非遺代表性項目登場,讓觀眾一覽非遺美食。 | |
期數:第四期(雲南篇) 地點: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光祿古鎮 | 播出日期:2023年5月13日 主持人及嘉賓:龍洋、單霽翔、祖峰 |
龍洋、單霽翔、祖峰來到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光祿古鎮,體驗二十多項具雲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非遺盛宴中,有歷史敘事長詩梅葛,傳統民族體育項目吹槍、打陀螺,花卉菜餚烹飪技藝,有烏銅走銀製作技藝,還有傈僳族傳統舞蹈“阿尺木刮”。 | |
期數:第五期(山西篇) 地點:山西晉中市靈石縣王家大院 | 播出日期:2023年6月3日 主持人及嘉賓:龍洋、單霽翔、蔡國慶 |
龍洋、單霽翔、蔡國慶相約山西晉中市靈石縣王家大院,體驗二十多項山西色彩濃厚的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悠久與當代傳承。在這場非遺技藝體驗之旅中,他們向觀眾揭開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傳承千年的奧秘,感慨傳統木雕、石雕、磚雕製作技藝與時俱進走進生活的創意。 | |
期數:第六期(四川篇) 地點:四川瀘州合江縣堯壩古鎮堯壩驛 | 播出日期:2023年6月10日 主持人及嘉賓:撒貝寧、單霽翔、黃齡 |
單霽翔、撒貝寧、黃齡開啟四川非遺之旅,感受巴蜀大地非遺之美。節目展示四川省41個非遺代表性項目。這些非遺文化遺產有蜀錦、龔扇等傳統手工藝;有綿竹木版年畫、自貢燈會等民俗文化;有羌族羊皮鼓舞、彝族朵樂荷舞、甘孜踢踏等傳統藝術民族風情。 | |
期數:第七期(廣東篇) 地點:廣東潮州市潮州古城 | 播出日期:2023年6月17日 主持人及嘉賓:龍洋、單霽翔、何冰 |
龍洋、單霽翔、何冰在廣東潮州市潮州古城集結,在傳承與創新的交融中感悟廣東非遺的多樣性與生命力,見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新生。嘉賓們深度體驗千年粵繡(潮繡)、普寧英歌、佛山詠春拳、潮州工夫茶藝,還有陶瓷微書技藝,同時更有20餘項非遺技藝一一亮相,共同獻上一場非遺盛宴。 | |
期數:第八期(湖南篇) 地點:湖南郴州長卷文化旅遊區 | 播出日期:2023年6月24日 主持人及嘉賓:龍洋、單霽翔、杜江 |
龍洋、單霽翔、杜江走進湖南省郴州市郴州長卷,感受三湘四水澆灌出的獨特湖湘文化,見證湖南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的傳承、創新和發展。節目以湘昆、竹紙製作技藝(蔡倫古法造紙技藝)、湘西苗族鼓舞、瀏陽花炮製作技藝、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侗錦織造技藝為主要線索,讓觀眾感受湖南歷史文化的變遷,看到湖南非遺技藝的傳承、創新和發展。 | |
期數:第九期(內蒙古篇) 地點:內蒙古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自治旗 | 播出日期:2023年7月8日 主持人及嘉賓:龍洋、單霽翔、那英 |
龍洋、單霽翔、那英來到內蒙古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自治旗“相約敖包”非遺小鎮,開啟草原非遺體驗之旅。蒙古包營造技藝、藥香製作技藝帶領觀眾回味傳承千年的技藝,奶豆腐、奶乾、奶皮子、乳酪等草原味道蘊藏著草原人民的生活智慧。 | |
期數:第十期(河北篇) 地點:河北保定易縣太行水鎮 | 播出日期:2023年7月15日 主持人及嘉賓:龍洋、單霽翔、康輝 |
龍洋、單霽翔、康輝一同來到河北保定易縣太行水鎮,探尋河北非遺的奧秘。節目展示了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蔚縣剪紙、吳橋雜技、定瓷燒制技藝等技藝,桲欏葉餅、驢肉火燒、蜂蜜麻糖等美食。河北省內郭氏鐵板浮雕、曲陽石雕、贊皇原村土布紡織技藝等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節目中輪番亮相。 | |
期數:第十一期(陝西篇) 地點:陝西延安金延安景區 | |
龍洋、單霽翔、凱麗、王二妮相約在陝西延安金延安景區,在人來人往的熱鬧集市中,探索各具陝西特色的非遺技藝。節目展現了子長煎餅、biangbiang面、白火石汆湯、剁蕎面、西安肉夾饃、鹹陽茯茶等特色美食,吹火、頂燈、秦腔等技藝輪番亮相。 |
參演嘉賓
主持人
非遺體驗團
簡介 | 參與期數 | 海報 |
---|---|---|
故宮學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 | 第1-12期 | |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 第1期 | |
第1期 | ||
第2期 | ||
第3期 | ||
第3期 | ||
第4期 | ||
第5期 | ||
第6期 | ||
第7期 | ||
第8期 | ||
第9期 | ||
第10期 | ||
第11期 | ||
第11期 |
主持人、非遺體驗團信息來源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播出頻道 | 首播日期 | 播出時間 | 完結日期 |
---|---|---|---|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 2022年12月30日 | 每周六20:00 | 2023年7月22日 |
收視率
播出日期 | 播出期數 | CSM63城收視情況 | |
收視率% | 市場份額% | ||
2022年12月30日 | 第一期 | 0.505 | 1.975 |
2023年4月22日 | 第二期 | 缺失 | 缺失 |
2023年5月2日 | 第三期 | 0.453 | 1.846 |
2023年5月13日 | 第四期 | 0.434 | 1.679 |
2023年6月3日 | 第五期 | 0.510 | 2.115 |
2023年6月10日 | 第六期 | 0.476 | 2.019 |
2023年6月17日 | 第七期 | 0.401 | 1.630 |
2023年6月24日 | 第八期 | 0.416 | 1.765 |
2023年7月8日 | 第九期 | 0.433 | 1.835 |
2023年7月15日 | 第十期 | 0.535 | 2.233 |
2023年7月22日 | 第十一期 | 缺失 | 缺失 |
節目評價
《非遺里的中國第一季》首先通過創新節目形式,構建非遺文化生態傳播場域,讓觀眾在生活場景中感受到古老非遺“活”在當下。同時,節目更加注重展示非遺活態傳承創新套用的場景,這種代入感能夠促進客群對於中國非遺內涵的認知,增強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其次,《非遺里的中國第一季》運用非遺影像立體化傳播,展現細節之美,實現美學升華。此外,《非遺里的中國第一季》還呈現了非遺在跨界融合展現內在魅力的更多可能性。如《一紙千載》《瓷與微》《青·韻》(龍泉青瓷)《絲·往》(蠶絲)《原·衍生》(台州刺繡)等節目,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光明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