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連續岩體錨桿抗剪“導軌作用”力學機制的研究

非連續岩體錨桿抗剪“導軌作用”力學機制的研究

《非連續岩體錨桿抗剪“導軌作用”力學機制的研究》是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由宋宏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連續岩體錨桿抗剪“導軌作用”力學機制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宋宏偉
  • 依託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保障重大工程穩定性和安全、防災減災中,錨桿和錨索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但錨固機理仍急需弄清。對錨桿在滑坡、深基坑和隧道等套用中的橫向作用,國內外研究重點多在錨桿提高岩體強度上,並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對錨桿與非連續岩體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多。申請人研究發現,加錨非連續岩體受到剪下時,錨桿與岩體相互作用,存在使岩塊分離的力學現象,即導軌作用負面效應,這加深了對錨桿橫向加固作用的認識。深入研究這一力學現象,弄清其對錨桿加固效果的影響,將有利於提高錨桿設計可靠性,克服使用經典觀點和分析軟體帶來的問題,如錨桿強度不足、錨固力偏低等。所以,進一步開展錨桿抗剪作用力學機制研究,非常急需,意義重大。本項目擬通過多種手段,對錨桿導軌作用力學效應這一基礎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弄清其產生的機理、條件和影響因素,以及對錨固作用、錨固結構失穩規律的影響等問題,為錨固結構的工程設計和安全評估提供基礎理論支持。

結題摘要

採用物理試驗、三維數值模擬和數學力學分析,對非連續岩體錨桿的“導軌作用”效應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1)加錨非連續岩體模型均發生了明顯的節理面分離現象,產生了錨桿“導軌作用”。在載荷作用下,錨桿剪下應變,岩塊變形甚至破壞,錨桿局部彎曲成了 “S字形”,形成了 “導軌”。為非連續岩體中錨桿產生“導軌作用”創造了條件。錨桿的“導軌作用”的規律是,岩塊的剪下位移外載越大,岩塊間的最大分離值越大,岩塊間的分離區域或面積也越大,其增長近似於開口向上的拋物線增長規律。 (2)加錨非連續岩體發生的“導軌作用”存在明顯負面效應。一方面,隨著剪下位移外載增大,最大分離位移也增大,其關係近似為開口向上的拋物線曲線。另一方面,隨著岩塊最大分離位移的增加,模型的總剪下力也增大,其關係近似為開口向下的拋物線變化,錨桿“導軌作用”效應增強,抗剪能力削弱。即“導軌作用”出現後,非連續岩體的抗剪能力增速迅速減小,錨桿“導軌作用”負面影響增大。 (3)錨桿直徑、剪下載荷、非連續面粘結、摩擦係數、岩性、錨桿交角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錨桿的“導軌作用”效應和岩體承載力。增加錨桿直徑,節理面分離增大。非連續面粘結後,分離量減小明顯;岩性越硬,錨桿軸向和橫向應力就越大,岩塊最大分離量越大。非連續岩體抗剪強度受到岩性的影響最大,是最主要因素,其他因素的影響程度較小。其中,節理摩擦係數次之,剪下量較小時,錨桿直徑的影響程度大於交角,當剪下量較大時,交角的影響程度大於錨桿直徑。 (4)錨桿群與單錨桿有基本相同的錨桿“導軌作用”效應,但是不同直徑錨桿的布置對錨桿“導軌作用”效應和岩體承載力有明顯影響。粗錨桿在載入側時,岩塊最大分離量最小,錨桿“導軌作用”最不明顯。兩根細錨桿布置時,岩塊最大分離量最大,“導軌作用”最明顯。當岩石強度較高時,單根錨桿的“導軌作用”大於群錨桿情況;當剪下外載大時,岩塊最大分離量大,“導軌作用”明顯。 (5)物理試驗、數值模擬和理論分析得到了關於錨桿“導軌作用”的一致的主要規律。 (6)可從錨桿參數和布置的設計、改變岩性和節理面特性,以及採取措施減小圍岩外載等方面,來減小其所產生的錨桿對非連續岩體加固時的負面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