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性武器

非致命性武器

非致命性武器是屬於新概念武器一類,通常是相對傳統武器而言,不會直接產生致命性人員死亡、裝備毀滅和生態環境的破壞,而是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軟殺傷、軟破壞”,使敵方作戰能力喪失和削弱的“人道性”武器。通過打擊人的易損部位和破壞裝備而達到迫使敵方就範或阻止其行動的目的,同時又將人員的死亡及裝備設施的破壞降到最低限度的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致命性武器
  • 簡介:新概念武器
  • 特點:不會直接產生致命性人員死亡
  • 例如:擴音炮
基本簡介,發展歷史,

基本簡介

非致命武器的產生和發展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自然產物,尤其是軍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現代軍事戰略理論相結合的必然結果。

發展歷史

自20世紀90年代,由於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爆發大規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大,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成為未來一個時期戰爭的主要形式,高強度的戰爭減少了,諸如維和行動,對付恐怖主義活動、制止暴亂、打擊走私販毒等低強度的局部衝突和非軍事行動增多了。如果在低強度戰爭或一些準軍事行動中,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環境的破壞,將會博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海軍軍官麥克馬丁提出非致命性戰爭的概念,得到了美國政府和軍方的重視和支持,由此引發了以非致命性武器為中心的新軍事理論和學說的發展。另一方面,近年來國際裁軍運動的深入發展,標誌著國際人道主義運動的興起。隨著“核禁試條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等國際軍控條約的簽署和生效,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某些不人道常規武器的限制使用和禁止,使這類武器的研究和發展受到了制約、面臨困境,因此美國等大國為了保持軍事優勢,利用自身的高科技優勢,必然會發展和研製“非致命性武器”這類新概念武器。非致命性武器通常按作戰目的分為兩類,一類是反人員的,通過非致命武器的使用,使敵方人員心理和生理都受到影響,失去或削弱戰鬥力;第二類是反物質的,可使武器裝備、基礎設施、電子偵察通信系統等失效和損壞。 反人員類非致命性武器主要包括雷射致盲武器、聲波武器、化學失能劑、刺激劑、膠粘武器等。 雷射致盲武器利用雷射束照射人眼和武器裝備中光電感測器,使之受干擾、迷茫、過載或造成損傷的一類雷射武器。這類武器還可使光電觀測儀器失效,跟蹤與制導系統失控,彈頭引信失靈。 聲波武器聲波頻率低於20赫茲的為次聲波。當次聲波的能量足夠大時,儘管人們聽不到看不見,但能產生對大腦和內臟器官的共振,使人神經錯亂或生理不適,嚴重可造成死亡。 化學失能劑也叫運動不能劑,類似於古人所說的“蒙汗藥”,可使人員產生軀體功能障礙,聽覺、視覺障礙,精神紊亂,麻痹癱瘓,昏迷或嘔吐等的一種或幾種症狀,從而降低或暫時喪失戰鬥力。 刺激劑可對人的五官、皮膚和呼吸系統產生強烈刺激,發生噁心嘔吐,眼睛流淚,呼吸困難等症狀,如臭味彈、辣椒素等。 溫和武器如膠粘武器、漁網彈等,可束縛人們的行動,使之立即喪失活動能力,束手就擒。 反物質類非致命武器主要用於作戰裝備和軍事設施上,使敵方裝備、設施、環境受到破壞和損毀,打擊敵方賴以戰鬥的物質基礎。如導電纖維彈、熄火劑、超級潤滑劑、電磁脈衝武器、微波武器、計算機病毒等。 隨著非致命性武器的發展和成熟,一些性能優良的非致命性武器開始逐漸走上戰場,並在實踐中取得了令人震驚的作戰效果。如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纖維炸彈顯示了巨大的威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伊拉克和南聯盟的戰爭能力和抵抗意志。美國國防部長特彆強調,非致命性武器將在維和行動等準軍事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儘管近年來,某些非致命性武器已運用於戰爭中,但是,將許多有效的非致命方法轉化成有效的非致命武器的過程中有很多難以克服的困難。這是由於對該種武器的作用目的界定造成的。非致命性武器所稱不會直接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也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有些非致命性武器無疑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和破壞,如碳纖維、膠粘劑、潤滑劑等都有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帶來環境問題。如何清除和使其無害化,這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在熱門的非致命性武器有:
擴音炮
擴音炮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擴音器,從它的喇叭口可以鑽進去一個中等身材的人。它能發出高達150分貝、頻率為2000—3000赫茲的強大脈衝。通常,在110分貝的噪音下人就無法交談,130分貝時人會頭痛,而150分貝將造成聽覺器官的永久損傷。在高分貝衝擊波的“衝擊”下,距擴音炮不遠的人會失去自制力和辨識方向的能力,感到莫名的恐慌,頭暈目眩,有噁心感。近距離條件下,擴音炮可能引起人的心理紊亂,甚至損傷內臟器官。擴音炮可用來保護目標免受外來破壞,如果裝配在軍艦上,可以防止敵方小型艦艇靠近。它還可以用來驅散人群,製造恐慌。近年來新型擴音炮正在研製當中。其中一個研究方向是利用控制爆炸物來製造高分貝衝擊波。另一個方向則是模仿希臘神話中的半人半鳥,發出令人神魂顛倒的聲音,以此迷惑敵人,瓦解對方的戰鬥力。
低能雷射槍
低耗能的雷射武器於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研製成功,可用來打擊武器控制系統、偵察和通訊設備以及光電系統,也可以使敵方有生力量失明。雷射武器的氣體、固體和化學放射源可以產生不同波段的雷射。在戰場上,這種雷射武器可以裝進背包內或用汽車運輸。
與高強度雷射相比,一些相對簡單的武器也有同樣的功能。比如,信號彈內填充的火藥點燃後能夠製造出低溫氣體場。在此原理上製成了光榴彈以及具有致盲和振聵效果的組合炸彈。它們爆炸產生的威力能讓人失明20—30秒,失去聽力4—6小時。
和雷射一樣,超高頻輻射能夠讓無線電電子偵察、通訊、定位和控制設備癱瘓。此外,超高頻武器可以破壞人的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使人出現耳鳴,聽到並不存在的噪聲。它也能損傷人的內臟器官,且可能致命。超高頻發生器可藉助普通炸彈投放到敵人的領土。目前這種武器的研製還面臨技術障礙,即如何以一定重量、體積和價格的裝置獲得所需強度的輻射。
熱能槍
在低頻電磁輻射作用下,人腦會產生化學物質以調節自己的活動。這種物質可以導致各種病症,使人在瞬間入睡,或者相反,讓人長期處於狂躁不安狀態。而“熱能槍”能發射熱能束,引起類似癲癇的肌肉痙攣,它可在一秒鐘內使人體表面溫度達到40攝氏度以上,無法忍受的灼痛會讓敵軍士兵四散而逃。“熱能槍”的發展曾因體積過大而長期受到限制。但是,近來它的尺寸大大減小,已經可以裝配到坦克的炮塔甚至戰術飛彈上。
木馬程式 
電子戰是瓦解敵軍、切斷其信息渠道的有效方法,它通過電子計算機(包括軍中越來越多的個人電腦)進行,現在甚至連地形測繪圖也開始電子和數位化了。要使敵人的計算機癱瘓有三個基本的手段。第一,提前在武器、指揮和通訊系統軟體中加入可誘發變異的程式,經過一定的時間,或者根據特定的信號,這種程式會“甦醒”,並破壞計算機的工作。因此,軍隊反偵察機構總是要認真檢查軍方獲贈的電腦,尤其是當這些贈品來自國外時。第二,通過間諜渠道或者病毒滲透,破壞敵方的資料庫和軟體。第三,秘密進入敵人的網路並輸入虛假信息。全部三種手段目前都在積極運用和完善之中。
石墨炸彈
現代軍隊作戰離不開信息,信息渠道被切斷的軍隊將變得孤立無助。有多種途徑切斷信息,比如,強大的電磁輻射會造成敵方電網的過載和頻繁短路,使之無可挽回地喪失工作能力。這樣的武器已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被套用,石墨炸彈就是其中之一。拋灑在空中的細石墨線能夠讓輸電線短暫短路,讓變電站的變壓器失效。石墨有時也可用導電性能良好的碳纖維和鍍金纖維代替。強大的電磁脈衝可以使電子設備癱瘓,抹去銀行計算機中的數據信息。如果電磁脈衝是由高空核爆炸引起的,影響的地區範圍將更大,有時甚至覆蓋整個敵國。確實,這樣的武器是被國際法禁止的。但是當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時,誰會去考慮國際法?相對而言,非核性質的電磁脈衝效果要差一些,而且需要把發生裝置精確地投送到目標地區,它們的優勢是為行動提供了更多選擇。
泡沫炸彈
阻擊步兵比阻擊汽車隊要容易,只要向人身上撒上一層速凝泡沫(基本成份是丙醛烯基)即可。強力泡沫劑能在一秒鐘內產生如此多的粘性物質,足以讓整整一個排停步不前。滿身泡沫的士兵們不僅無法動彈,而且失去聽力和視力。
如果沒有泡沫劑,還可以在步兵通過的關鍵路段撒上四氟乙烯粉,讓路面變得光滑如冰。警察可以把這種粉末撒在抗議者要聚集的廣場上,汽車開上去以後就如同在冰面掙扎的笨拙的母牛。四氟乙烯可以使敵人止步於重要目標(如橋樑和城市入口)之前。同時,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使敵人無法邁出基地一步。在撒滿四氟乙烯的光滑跑道上,飛機同樣無法起飛或降落。1993年,美國人在索馬里試用了具有粘性的凝膠。敵軍士兵被緊緊粘在地面上,軍事裝備也動彈不得,一些凝膠甚至能粘住坦克。但索馬里士兵還是找到了對策:他們在危險的路段鋪上竹片,從竹片上過去。
氣溶膠彈
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阿富汗游擊隊通過設伏和突襲來阻擊蘇軍機械化部隊,給蘇軍帶來重大人員傷亡。而現在,不費一槍一彈就可以讓敵人的車隊止步不前。方法只是引爆氣溶膠炸彈,使化學物質撒滿路面。這種化學物質既對金屬有效,也對塑膠、橡膠有效。它可以滲入並損壞坦克、汽車的發動機,使之停止轉動;也能損害橡膠製品、腐蝕玻璃、讓水、汽油變成凝膠無法使用;它甚至能讓潤滑油和燃料忽然變稠而導致發電機熄火。還可以用特殊裝置發射金屬薄片,使之貼滿裝甲車輛,遮擋駕駛員的視野。同時用粘性物質在瞬間“封殺”汽車及發動機的部件,用燃燒阻化劑阻止燃料(無論是柴油、汽油或煤油)燃燒,使發動機停轉。由超級酸製成的氣溶膠懸浮微粒、液體、粉劑或者凝膠可以快速地腐蝕橡膠、瀝青和建築物的房頂。為安全保存,需要把它們與爆炸物質進行雙層裝藥,在引爆後則混合在一起同時爆炸。
綠色雷射致盲武器
人的眼睛對綠色比較敏感(綠色顯得比別的顏色更明亮)。軍事專家利用這一特點製造了綠色雷射器,它產生的雷射可以使人頭暈目眩,長時間的照射會導致持續數小時的短暫失明。朝鮮軍隊用雷射使兩架美國阿帕奇直升機迷失方向並造成飛行員失明,據認為,這是針對美國軍隊使用非致命武器的第一個戰例。從那以後美軍飛行員開始戴保護面具。
聲光武器
任何一種非致命武器,不管如何精巧靈敏,對士兵來說首先都是一種心理攻勢。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而最有效、前景最廣闊的非致命武器是次聲波。我們知道,人的耳朵聽不見次聲波,但可以接收到,就像接收大腦中自然產生的指令。次聲波的特點是在空氣中傳播時不易衰減,可以把“聲音”送到相當遠的地方。美國人不僅曾經使用過“上帝之聲”武器,還運用過“上帝之臉”。同樣在索馬里,1993年,美軍藉助雷射裝置在天空中投射出巨大的耶穌像。當時,這一“奇蹟”震住了許多人,幾乎沒人還能繼續抵抗。如今,專家們已學會使用聲光組合武器。因此,如果在混亂的伊拉克上空出現某個宗教人物的形象,並命令伊拉克抵抗者放下武器的話,也不會讓人大跌眼鏡。用專門的調製器複製名人、政治領袖的聲音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臭彈
氣味也可以成為武器。就像許多神經學家所想的那樣,任何一種氣味都能引起害怕甚至恐慌。如果空氣中充滿糞便氣味的硫醇,人就會在嗅覺上受到沉重打擊,恨不得一下子逃離被“污染”的地方。臭彈通常用硫磺、氯、硫化氫和氨製成,但原則上可以使用任何能令人不悅的氣味,包括腐爛食物的味道、很久未洗的襪子的味道等。對氣味的選擇還要考慮到敵人的民族習性和戰場地理特點,因為不同民族的人對氣味的反應不同。臭彈中還可以加入高效麻醉劑或催眠劑,使人失去活動能力或者乾脆喪失知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