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淬火夸克模型與強子譜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平加倫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淬火夸克模型與強子譜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平加倫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年來BABAR、Belle、BES,CDF等實驗組發現了許多新強子態,強子譜研究進入了一個新時期,JLab相關實驗、BESIII、COMPASS等實驗的運行,將提供更多更精確的強子譜。目前發現的新強子態大多與粲夸克相關:粲偶素態,粲介子態等,對這些新強子態理論上已提出了多種解釋:分子態,四夸克態、混雜態等。組分夸克模型在與粲夸克相關的的低激發介子態的描述上很成功,但對新發現的介子描述存在困難。包含多夸克成分或強子圈的貢獻的非淬火夸克模型已成為組分夸克模型發展的必然。本研究就是通過改進普遍使用的3P0模型來發展非淬火夸克模型,對介子和重子譜重新計算,套用現有實驗結果檢驗此模型、分析新強子態,並預言新強子態。一方面為國內外重大科學裝置上強子譜的研究提供理論先導,另一方面通過與相關實驗的比較和吸取非微擾QCD的研究進展,改進組分夸克模型,使此模型更接近物理真實、更有預言能力。
結題摘要
針對WASA-at-COSY實驗組一系列實驗所報導的存在IJP=03+的雙重子共振態d*,即我們組一直堅持的“不可避免的”雙重子態,我們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在夸克模型框架下計算了np的D波-G波散射,得到了與最新實驗結果一直的散射振幅和D-G波混合角,對流行的對d*的窄寬度的隱色道解釋,我們指出在現有夸克模型中,d*的結構起重要作用,但是隱色道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們還對雙重子態IJP=30+,NΩ進行了計算,給實驗尋找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在我們發展的色流管模型中,對BESIII,Belle等實驗組發現的Zc家族粒子進行了系統計算,指出這些狀態可以對應四夸克cuc ̅d ̅家族的一系列狀態。並且指出多體相互作用在其中有重要作用;此模型也用於其它四夸克態和重子-反重子態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可能的四夸克態和重子偶素態。我們還提出了四夸克體系的一種新結構:環丁二烯結構。 我們利用夸克對產生模型嘗試發展了非淬火夸克模型,並在一些近似下對輕強子的能量進行了計算,發現對於輕強子體系,高Fock態引起的質量移動較大。考慮完整的多夸克成分並改進原有計算中的假設,雖然工作量巨大,但這是模型發展的必須,計算工作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