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培訓教材

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培訓教材

《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培訓教材》是1999年10月1日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自然生態保護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培訓教材
  • 作者: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自然生態保護司
  • 出版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年10月01日
  • 頁數:17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135903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出台給人們以新的評價思路,新的評價方法和比較準確的評價成果。 首先,它將生態影響評價界定為生態完整性評價和敏感生態問題評價兩大方面。生態完整性是不同自然等級體系,如區域、景觀、生態系統都具備的生太學特性,它由體系的生產能力和穩定狀況來度量,當體系未處在高亞穩定平衡狀態,生產能力衰退到一定的閾值量,則會由高一級的自然體系降低為低一級的自然體系,如由綠洲變為荒漠。敏感的生態問題包括荒漠化,水資源耗竭,森林破碎化和島嶼化,生物多樣性受損,土地生產能力降低等等,這些敏感生態問題都具有特定的生態學特徵和規律,是生態學評價需要論證清楚的。 其次,它根據建設項目的不同將項目界定在不同等級自然體系中進行評價。生態系統與景觀屬於不同等級的自然體系,有不同的生態學特徵,體現不同的物流、能流、物種流動規律。其中,生態系統是相對同質的,而景觀和區域則是異質的,用生態系統的尺度來評價景觀尺度是不可能查清生態問題和找到適當的生態保護對策的。 再有,它強調套用生態製圖的方法來描述評價的成果,因為RS、GPS、GIS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傳統的現場監測技相結合成為了生態製圖的有力支持手段,使生態評價成果向綜合性、準確性方面前進了一大步。 最後,《導則》的實施使國家和地方的自然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學和可操作的階段。此前的生態影響評價始終是環評的附屬,而現在,就自然資源開發建設項目而言,成為了評價的核心部分或重要組成部分。 
《生態環境評價技術導則 非污染生態影響》出台以後得到了廣大環境工作者的支持和愛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的基本框架
1.1 目的和意義
1.2 適用範圍
1.3 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的理論框架
1.4 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標準標準的制訂和實施
第二章 生態影響評價的理論簡介
2.1 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的基本特徵
2.2 自然資源的定義和特點
2.3 生態承載力的概念及其套用
第三章 非污染生態影響範圍的判定因子
3.1 生態完整性的判定
3.2 生物多樣性保護範圍的判定因子和計算模式
3.3 水和土地影響的判定
第四章 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的程式和方法
4.1 評價的程式
4.2 工程調查與分析
4.3 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4.4 生態現狀評價
4.5 影響預測
第五章 生態製圖
5.1 生態製圖技術概述
5.2 生態製圖數據的獲取
5.3 生態圖的編制
5.4 生態製圖實例介紹
第六章 生態影響的防護、恢復及管理
6.1 生態影響防護與恢復的界定原則與方法
6.2 生態影響的防護
6.3 生態影響的恢復
6.4 建設項目生態恢復規劃
6.5 生態管理措施
第七章 生態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7.1 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所造成的嚴重生態經濟後果
7.2 經濟損益分析的理論基礎
7.3 經濟損益分析的原則
7.4 費用與效益評價框架
7.5 費用與效益評價方法
實例A 三亞南田溫泉旅遊城建設項目生態影響評價
附例B 板橋峪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生態影響評價報告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