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受控氯化消毒副產物的識別與遺傳毒性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屈衛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受控氯化消毒副產物的識別與遺傳毒性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屈衛東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氯化消毒副產物是飲水加氯消毒中必然形成污染物,近年發現新型的無衛生標準的非受控DBPs的遺傳毒性和細胞毒性強於受控DBPs。受檢測技術的制約,對新型DBPs識別檢測和遺傳毒性均缺乏系統了解。故本研究以上海長江和黃浦江水源為對象,在分析原水污染特徵和最佳化富集洗脫方法基礎上,建立基於氣質和液質技術的氯化消毒副產物識別檢測技術;針對現有水處理工藝和消毒方式,闡明正常和鹹潮情況下,以長江、黃浦江為水源的飲用水中DBPs的類型和污染特徵,繼而明確非受控DBPs清單;以基於基因、DNA、染色體等多終點遺傳毒性檢測技術,研究含量低,潛在危害大的非受控DBPs遺傳毒性,以確認不同水源的強遺傳毒性的非受控DBPs類型和特徵;通過構建定量結構活性關係模型研究非受控DBPs遺傳毒性,並建立基於定量結構活性關係的遺傳毒性預測方法。研究結果將為制水企業提升工藝,控制DBPs形成和制定非受控DBPs衛生標準提供依據。
結題摘要
氯化消毒副產物是飲水加氯消毒中必然形成的污染物,近年發現新型的無衛生標準的非受控DBPs的遺傳毒性和細胞毒性強於受控DBPs。受檢測技術的制約,對新型DBPs識別檢測和遺傳毒性均缺乏系統了解。故本研究以上海長江和黃浦江水源為對象,在分析原水污染特徵和最佳化富集洗脫方法基礎上,建立了固相萃取與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技術檢測水中亞硝胺類(NAms)消毒副產物識別技術,建立了基於液液萃取與氣相色譜-電子捕獲檢測器(GC/ECD)技術聯用檢測飲用水中痕量非受控消毒副產物包括碘仿(IF)、碘乙酸(IAA)、鹵乙腈、鹵代酮和三氯硝基甲烷等的方法,利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LC/MS/MS)技術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並對色譜分離條件進行最佳化,構建了適用於溶解性非揮發性消毒副產物的識別檢測技術;在鹹潮期和非鹹潮期,對上海市以長江和黃浦江為水源的水廠不同工藝點水樣中重要非受控消毒副產物的種類和含量進行了分析,為水廠改進最佳化飲用水處理工藝提供參考;基於建立的GC/MS、GC/ECD技術,完成了江蘇某水廠原水、水處理工藝、出廠水和管網水中含碳、含氮和碘系消毒副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發現了潛在健康危害極大,已被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納入區域性水質監控的NAms類消毒副產物,完成了不同水源、不同水處理工藝中非受控消毒副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根據飲用水中非受控消毒副產物檢測結果,編制了新型、新現非受控消毒副產物清單;以基於基因、DNA、染色體等多終點遺傳毒性檢測技術,研究了含量低,潛在危害大的非受控DBPs遺傳毒性,確認了不同水源的強遺傳毒性的非受控DBPs類型和特徵;並進而對重要代表性非受控DBPs(碘仿和碘乙酸)的潛在致癌效應進行了研究,成功的完成了細胞克隆形成試驗、體外NIH/3T3細胞惡性轉化試驗、凝集試驗、軟瓊脂試驗、裸鼠成瘤試驗、細胞周期分析、p53蛋白測定試驗,對IAA和IF的潛在致癌性進行了系統研究,證明IAA和IF具有一定的致癌能力。研究結果將為制水企業提升工藝,控制DBPs形成和制定非受控DBPs衛生標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