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勻相成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是1993年公布的電子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勻相成核
- 外文名: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 所屬學科:電子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非勻相成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是1993年公布的電子學名詞。
非勻相成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是1993年公布的電子學名詞。公布時間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電子學名詞》第一版。1...
所謂非均勻成核,是指體系在外來質點,容器壁或原有晶體表面上形成的核。在此類體系中,成核幾率在空間各點不同,由於模型內模型壁和雜質顆粒的作用,原子依附在其上而形核,進而降低了過冷度,使形核更加容易。自然界中的雨雪冰雹...
一般而言,若有外來胚核存在時,非均勻相成核遠比均勻相成核容易發生。以水為例,在沒有任何外來胚核存在下,要讓直徑一公分的水珠冷卻至攝氏零下40度才能形成冰珠,這溫度遠低於一般水在攝氏零度可以結成凍的認知;然而在一般情況下...
則以非均勻成核為主。在探尋經典成核理論的合理性方面,本項目最重要的結論是:(準)臨界核並非球形,經典Gibbs理論關於臨界核為球形的假說是值得商榷的。本項目共發表論文13篇,其中SCI收錄4篇(境外期刊),EI收錄13篇(...
非均勻成核之所以比均勻成核更容易發生,其主要原因是均勻成核中新相胚芽與母相間的高能量界面被非均勻成核中新相胚芽與雜質相間的低能量界面所取代,這種界面的代換比界面的創生所需要的能量少,從而使成核過程所需越過的勢壘降低,進...
利用外界質點的非均勻成核的原理,可以在熔體中加入結晶細化劑或在鑄模表面上塗一層晶粒細化劑,或採用各種降低固液相界面能及增加過冷度的辦法來使晶粒細化。在鋁合金中加入少量TiC或TiN,在鋼中加入稀土元素或稀土化合物,鎂合金在澆鑄...
3.2.7固態相分離 3.3非均勻成核形成納米粒子 3.3.1非均勻成核基礎 3.3.2納米粒子合成 3.4納米粒子的動力學限域合成 3.4,1膠束或微乳液中合成 3.4.2氣溶膠合成 3.4.3生長終止 3.4.4霧化熱解 3.4.5模板合成 3.5...
為了解釋馬氏體的非均勻形核機制,後來出現了許多非均勻形核的模型。如Olson和Cohen提出的位錯形核模型,Margee的在母相中應變微區作為馬氏體形核核心,以及Clapp提出的軟模聲子模型等。而其中最有影響的還是Cohen等提出的位錯形核模型...
13.13 無公度相及其相變 89 13.14 馬氏體型相變 93 13.15 液固相變 99 第六編 參考文獻 107 第七編 相變動力學 劉治國 引言 111 第十四章 非勻相轉變動力學 114 I 成核 114 14.1 相變驅動力 114 14.2 均勻成核 116...
一直要到溫度夠低,可以產生穩定的晶核,才會開始凝固。若容器的表面有不規則,或是有固體或氣體的雜質,已經形成的固體結晶,或是存在成核劑或是振動,就可能會有非勻相核化結晶,其中一些相界面的破壞會釋出能量,使得過冷點接近或...
研究發現,地震成核相的存在是斷層非均勻性的客觀反映。由於岩石介質的強度不一,斷層臨近失穩時,強度相對較低的區域會首先發生動態破裂,導致應力重分布,並觸發整個斷層的失穩破壞。因此,研究成核過程中這種局部破裂所激發的三維彈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