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土陶製作技藝

靖西土陶製作技藝是指主要流行於靖西市錄峒鎮地區,清代初期起,採用龍窯裝燒法燒制泥質陶器,具有壯族鄉村獨特風格的手工製作工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靖西土陶製作技藝
  • 流行地區:靖西市錄峒鎮地區
靖西凌準土陶主要流行於靖西市錄峒鎮凌準街舊窯屯、新窯屯、念者屯等地。
靖西凌準土陶採用龍窯裝燒法燒制泥質陶器,整個製作完全是人工做成。其製作步驟大致如下:第一,采泥。陶泥要選擇質地細膩、粘性強、雜質少的泥土。第二,曬土。採回來的泥土先在陽光下曬乾,
凌準土陶製作始於清代初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清初的產生期,清代中葉和清末的鼎盛期,民國和建國後的衰弱期,改革開放以後搶救期等幾個歷史階段。
靖西凌準土陶採用龍窯裝燒法燒制泥質陶器,整個製作完全是人工做成。其製作步驟大致如下:
第一,采泥。陶泥要選擇質地細膩、粘性強、雜質少的泥土。
第二,曬土。採回來的泥土先在陽光下曬乾,然後粉碎。篩選除掉泥土中的石頭等雜物。
第三,浸泡。把粉碎篩選的泥土放到一個一米深,80厘米寬的圓坑裡。灌水浸泡一天,等泥土完全浸透後,攪拌成泥漿。第四,曬槳。在靠近浸坑的平地上,把坑裡的泥槳撈上來平攤在地面上曬成陶泥。第五,制坯。這個工序採用輪轉製作法,轉盤用腳踏,使其快速轉動,雙手在轉盤上拉塑成器坯。第六,花板,用木製作的大凸釘在坯壁上劃上花紋。張七,陰乾。器坯需在陰乾4至5天。根據器具功能的需要,開洞、施釉等工藝,也是在這個時候進行的。第八,燒制。把陶坯放在龍窯上燒制,燒制時間一般是一天兩夜。
用於陶器製作的器具,主要有“欒”(壯話譯音,一種木製的轉輪,用於陶坯造型)。還有“龍窯”,當地粘土。凌準土陶生產的陶器製品,主要有缸、灌、缽、盆、瓮、煲、蒸籠、金壇、釀酒器具、火爐等二十多種。
凌準土陶具有歷史的悠久性、手工技藝的稀有性、生活的實用性等主要特徵;還具有生活實用價值、文化傳承價值、學術研究等重要價值。長期以來屬於小農經濟作坊,直到現在,也還沒有形成正規的產業化規模。在凌準這個地方,懂得制陶的大都是姓梁的,屬於家族式傳承。目前,制陶生產一年才2-3次,每次的產品才一百多個。這說明其生命力還相當微弱。期待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或社會賢達扶持幫助,使之生產規模更上一層新台階。
凌準土陶質地細膩、厚薄均勻,造型美觀,具有壯族鄉村獨特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