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4年,籌建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
2005年,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建成對外開放。
2008年,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擴館新增岩礦化石區和礦泉水生態環境監控室。
2009年,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增加博物館室外展區。
2014年,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在室外展區建設了博物館科普文化長廊。
建築布局
綜述
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95平方米,展廳面積1050平方米,室外展區面積2500平方米,為三層框架式現代建築,簡潔大方,通體水藍色,喻意靖宇甘洌之礦泉。
展廳
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室內展廳採用環繞式構景由9個展區組成,分別為:火山礦泉動態區、生態區、地球演化區、礦泉水形成區、景點區、礦泉水知識區、人文區、岩礦化石區、礦泉水生態環境監控室和一個立體沙盤模型。通過高科技的演示和豐富多彩的圖片、模型、實物以及多媒體,展示了當地火山地質構造、礦泉水形成機制及生態環境。在室外展區內擺放有長白山地域內特有的大型礦石標本,鋪設了參觀甬路、噴泉和休息涼亭,栽植多種長白山珍稀樹種。
館藏文物
綜述
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藏品來源於自身採集、民間徵集和相關部門提供三種途徑。藏品分為實物和標本兩大類。截至2019年末,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藏品有5335件/套,其中礦泉水和岩礦化石數量居多。
重要藏品
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重要藏品是化石藏品,如:王冠蟲化石、狼鰭魚化石、披毛犀頭骨化石、竹葉狀灰岩等。
藏品保護
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採用藏品預防性保護和藏品保護技術處理兩者並舉的方法,在藏品庫房建設、陳列室設施的完善方面,按照實際情況,發展高效、節能、有針對性的藏品保護方法,達到較好的效果。
文化活動
宣傳教育
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注重科普宣教工作,設立了科普宣教辦公室,結合科普事業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科學普及活動。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科普周”“科普日”組織人員舉辦面向廣大青少年、社會民眾宣傳火山、礦泉地學知識活動。博物館還以未成年人教育為重點,同團縣委共同組建“保護生命之泉,建設綠色家園”青少年生態環保社團,建立了近300人的志願者隊伍,通過開展知識講座、志願者上街發放傳單、開展解說等活動,讓靖宇縣人民深入地了解當地火山、礦泉地學知識。
學術研究
2007年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率先在全省成立“長白山天然礦泉水文化研究會”。以此研究並傳播礦泉水知識,增進人們對礦泉水的了解,提高人們對礦泉水資源的保護意識,促進礦泉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傳播礦泉水科普知識,促進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辦《礦泉文化》科普刊物。
重要活動
2007年,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與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聯合建立了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科研基地。
2008年,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研發了靖宇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生態環境監測系統。
所獲榮譽
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先後獲得“國家三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土資源科普教育基地”“吉林省火山礦泉科普基地”“吉林省青少年校外活動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相關係統
靖宇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系統利用現代計算機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多種高科技手段,通過在野外安裝視頻、礦泉水線上分析儀器和建成的小型氣象站等線上監測設備,進行數據採集,利用無線信息傳輸到設在博物館內的系統終端設備中,進行數據分析,在監控室DLP高清顯示屏上,可以直觀地看到礦泉水量、水溫、水質等線上監測到的各項指標以及礦泉分布區氣象、生態環境等數據信息。這套系統基於博物館系統基礎之上,服務於火山、礦泉科學研究及觀眾的綜合信息平台。直接為礦泉水資源的保護、開發、科研提供服務。
機構設定
單位性質: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自籌。
機構設定:設有辦公室、宣教室、藏品管理室、檔案室、保護科等五個部門。
人員編制、組成:人員編制10人,有工作人員12名(聘用2人),館長1人,副館長1人,專業技術人員4人,保衛、保潔等後勤人員6人。
服務觀眾項目:設有休息室、紀念品銷售區等服務設施。
觀眾接待:年平均接待參觀量4萬人左右。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位於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靖宇大街277號。
交通指引
靖宇縣人民政府距離靖宇火山礦泉群地質博物館1.1公里可步行前往。
開放時間
8:30—17:00,節假日不休息。
門票價格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