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鯨鸚嘴魚(青鸚哥魚)

青鯨鸚嘴魚

青鸚哥魚一般指本詞條

青鯨鸚嘴魚(Cetoscarus bicolor)又稱白鸚哥,青鸚哥魚,紅點綠鸚哥魚,雙色鸚哥魚,為鱸形目,鸚鵡魚科,鯨鸚嘴魚屬一種熱帶地區近岸珊瑚礁海域生活的魚類。青鯨鸚嘴魚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西部海域,幼年至成年有顯著差異,幼體外形可愛,成年後色彩亮麗,可作為觀賞魚。

基本介紹

  • 外文名:Bicolourparrotfish,Twocolourparrotfish
  • 別名:青衣、鸚哥魚、蚝魚、菜仔魚(雌)
  • 中文學名:青鯨鸚嘴魚
  • 拉丁學名:Cetoscarusbicolor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亞綱:真骨下綱
  • :鱸形目
  • :鸚鵡魚科
  • :鯨鸚嘴魚屬
  • :青鯨鸚嘴魚
  • 觀賞魚類:是
  • 食用魚類:是
簡介,體態特徵,地理分布,品種簡介,注意事項,

簡介

英文名

是否有毒
科目英文
Scaridae
經濟魚類
科目
鸚哥魚科
最大長度
90 cm
命名者
(Rüppell, 1829)
棲息深度
1-30公尺

體態特徵

吻圓鈍;前額不突出。後鼻孔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有顆粒狀突起;每一上咽骨具3列臼齒狀之咽頭齒,其後列者並不發達 。背鰭前中線鱗約5-7;頰鱗3列,鱗片小型,最下方列具鱗3-7個;間鰓蓋具2列鱗。鰓耙數20-24。胸鰭具14-15軟條;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時為內凹形。幼魚期之身體為白色,頭部除吻部外為橙紅色,邊緣帶黑線,吻部則為粉紅色;背鰭具一外緣鑲有橙色邊之黑色斑點。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體色為淺紅褐色,背部黃色,體側鱗片具黑色斑點及邊緣,其色澤由上而下漸深。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體色為深藍綠色,體側鱗片具粉紅色緣;自下頜有一粉紅色斑紋向後延伸至臀鰭基部;由上唇有一條粉紅色線向後延伸經胸鰭基底而至臀鰭前緣,在此線上方有粉紅色斑點分布於身體前部及頭部,而在此線下方則呈為一致藍綠色區域。背鰭及臀鰭為藍綠色,於基部均有平行的粉紅色斑紋;胸鰭為紫黑色;腹鰭為黃色,外緣為綠色;尾鰭為藍綠色,外緣及基部為粉紅色。有些粉紅色紋在魚死後會變成橘黃色。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伊豆島,南至澳洲大堡礁的南方。台灣東部、東北部、南部、西部、小琉球、蘭嶼及綠島等之岩礁海域均有分布。

品種簡介

白鸚哥魚是多彩鸚鯛的幼魚,其成魚可以生長到2250px以上,呈現藍綠色,並有紫色花紋。但這種魚在體長625px以下階段,身體是白色的,在面部有一條橘紅色寬頻條紋穿過,這讓其具有了觀賞價值。白鸚哥魚一般採集於菲律賓海域,用於觀賞的個體在5-500px之間。不是很常見,但價格不高。

注意事項

白鸚哥魚傷害無脊椎動物,不能飼養在礁岩生態水族箱中。在純魚缸中飼養,一般壽命不超過1年,這可能跟人工餌料營養不充足有關係,從來沒有一條白鸚哥魚可以在人工環境下生長到成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