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失蠟鑄造技藝

青銅失蠟鑄造技藝,蘇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銅失蠟鑄造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

歷史淵源

仿古銅器,是指藝人們採用特殊的工藝手段,以鑄造、繪畫、雕刻、鑲嵌相結合,仿製古代青銅器等文物供人們鑑賞和收藏的銅器。蘇州青銅器的製作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吳國,仿古銅器則可追溯到宋元時期。明代時,蘇州的仿古銅器便以“蘇鑄”聞名。萬曆年間,蘇州即有銅工胡四“鑄彝鼎等器能仿古,與舊鑄莫辯”。萬曆、天啟年間,有蔡文甫仿古銅器被稱為“蘇鑄”。清乾隆、嘉慶年間也有許多能手,仿製的銅器,以形制、銘文、紋飾以至厚薄、輕重、顏色等都能與原器無二,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近代以來,蘇州是仿古銅器製作的重要基地之一,並形成了“蘇州造”的地域特色。晚清至民國期間,蘇州仿古銅器名匠有周梅谷、劉俊卿等。整器皆偽者,以周梅谷最精, 1921年,周梅谷開辦仿古青銅器作坊,以失蠟法仿製鼎、彝、卣、觥等古器。他們的仿古銅器在形制、紋飾、銘文以及厚薄、重量、銅質的成分、制鑿的精工、皮色均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抗日戰爭爆發後,蘇州的仿古銅器製作中斷了二十餘年。1956年,蘇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購進周梅谷作坊仿古銅器的木模版,並於1958年尋訪到曾在周氏作坊工作過的駱齊月、李漢庭、劉有富和蔣聖寶等4人,並招收幾名藝徒,恢復了仿古銅器生產。1970年代,先後製作了《鳥獸紋四足觥》、《鳳紋簋》和《嵌金人面壺》等一批仿古銅器作品,為各地博物館陸續複製了出土珍貴古銅器。

工藝流程

仿古銅器的製作要經過:(一)制模,(二)刻樣板,(三)捏坯形(四)貼蠟,(五)敷泥型,(六)脫蠟,七、澆鑄,(八)修整,(九)做色,(一0)打磨。其中的貼蠟法和失蠟法是蘇州仿古銅器製作技藝的一大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