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氣象學進展 : 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1979)和研究》是198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基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氣象學進展 : 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1979)和研究
- 作者:章基嘉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8年04月
- ISBN:7030011066
《青藏高原氣象學進展 : 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1979)和研究》是198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基嘉。
《青藏高原氣象學進展 : 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1979)和研究》是198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基嘉。內容簡介本書綜合評述了1979年5-8月我國在青藏高原地區進行的第一次氣象科學實驗所獲得的科研成果。1作品...
青藏高原氣象科學試驗指中國結合*第一次全球大氣試驗在青藏高原進行的氣象科學試驗工作。任務是研究青藏高原的熱力、動力作用對東亞大氣環流和天氣過程的影響,特別是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對江淮流域雨季開始和中斷的影響,以提高中國天氣預報準確率,並促進高原氣象科學研究的進展。1978年下半年為計畫階段,1979年5—8月為...
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對於夏季東亞大氣環流和天氣過程的熱力、動力作用。1979年實驗中設計三種簡單模式;二維初始方程數值模式、p -o 坐標的初始方程數值模式、α坐標初始方程的熱帶模式。通過這些數值模式實驗得到一些結果:地形在氣流爬鐃的機械作用方面對於高原低空的氣旋性環流、高空的反...
《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文集》是198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1979年5—8月我國在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第一次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獲得了大量的實測資料。在此基礎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文集形式分輯出版。本輯(第三輯)主要內容有:青藏高原地面輻射平衡時空分布特徵、高原貼地層逆濕現象、我國夏季季風的來臨...
《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文集》是198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1979年5—8月我國在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第一次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獲得了大量的實測資料。在此基礎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將以本文集分輯出版。本輯(第一輯)收集了有關青藏高原輻射特徵、行星尺度環流季節變化、青藏高原天氣系統及其動力學和熱力學...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大氣物理研究所作為中國氣象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之一,參與了大氣科學諸多領域的研究,其中最為知名的是對青藏高原氣象學的研究。多位大氣物理研究所的氣象學者,包括葉篤正、朱抱真、顧震潮、陶詩言等對青藏高原陸-氣能量平衡、青藏高原對東亞季風和東亞大氣環流...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理論研究進展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理論研究進展》是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詩言等。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是院黨組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科學前沿發展趨勢,在知識創新工程科技布局和組織結構調整中成立的研究所之一。青藏高原所於2003年成立,實行“一所三部”的特殊運行方式,三個部分別設在北京、拉薩和昆明。北京部的主要功能是科學實驗基地、學術交流...
1998年搬進了2000多平方米的氣象出版業務樓,辦公條件大為改善。這一階段,策劃列選了《中國氣象災害大典》《中國氣象百科全書》《中國氣象史》等國家重點圖書,出版了《大氣海洋環流和氣候的動力學》《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實驗研究》《中國短期氣候的模式研究》《中國五千年氣候變化的再考證》《天氣學教程》《氣候學...
完成的專著有《青藏高原氣象學》(葉篤正、高由禧等著)、《祁連山區氣候學》、《理論氣候學概論》(湯懋蒼等著)等以及各種氣候要素圖集、科學實驗文集和科學實驗資料多冊。主要科研任務有:(1)在高原氣象學方面發展地形條件下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研究青藏高原地區天氣系統發生髮展的規律及其對我國東部以至北半球天氣...
1999年,張經應聘為教育部特聘教授,並在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2000年,張經被評為優秀學科帶頭人。2006年5月,張經作為訪問教授,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與行星科學系工作(至2006年11月)。2007年,張經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領銜的研究組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創新研究群體,研究方向為...
1979年,在加拿大國際長遠能源會議上即席發言,糾正了聯合國一位能源專家關於中國煤炭儲量、產量等的錯誤提法。該專家還搞兩個中國,楊起發現在他的文字報告中把台灣稱為國家,經抗議後,大會秘書長為此道了歉。198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召開的第33屆國際煤岩學年會上宣讀的煤變質論文,受到與會者的重視。1983年,被聘...
(32)李振朝、韋志剛、呂世華等,CMIP5部分模式氣溫和降水模擬結果在北半球及青藏高原的檢驗,高原氣象,2013,32(04):921-928.(33)黃榮輝、周德剛、陳文、周連童、韋志剛等. 關於中國西北乾旱區陸—氣相互作用及其對氣候影響研究的最近進展. 大氣科學, 2013, 37(2):189-210.(34)王超,韋志剛,李振朝...
研究所固定人員和客座研究人員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獎、國家外專局“友誼獎”。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兩度被推薦並獲得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地球環境所在“東亞環境變遷的季風控制論”、“亞洲季風-乾旱環境演化與青藏高原隆升”、“三極驅動對亞洲環境的影響”、...
黃榮輝,1942年8月17日出生於福建泉州市,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黃榮輝於1965年從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畢業,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68年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79年赴日本東京大學留學;...
陳德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球隨同科學氣候動力學,氣候模擬,全球和區域氣候變化,地理信息學和套用氣候學。人物經歷 1961年,陳德亮出生於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國小就讀於東方紅國小(現泰州市大浦中心國小)。1979年,考入南京大學氣象系氣候專業。1983年,本科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
甘肅省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極端環境微生物種質資源庫、青海省寒區恢復生態學重點實驗室、青海省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藏藥藥理學和安全性評價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動物生態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青海省鹽湖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
1999年9月,程國棟擔任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第一任所長(至2001年11月)。2009年,程國棟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13年,程國棟組建上海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擔任院長。2018年,程國棟出任上海師範大學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名譽院長。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程國棟系統地研究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
1989年1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重大項目會二級課題“中國東部與中生代陸相火山作用有關的金成礦條件及遠景預測的研究”。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任實驗室主任。1991年,南京大學成立地學院,王德滋擔任院長,直至1993年。1997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2.1 地理學和氣象學的交匯 2.2.2 曆法的沿革 2.3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公元476-1600年)2.3.1 古代中國的氣象學知識 2.3.2 阿拉伯學者的氣象學研究 2.3.3 科學革命的前夜 延伸閱讀伽利略 第3章 現代氣象科學技術的發展前夜 3.1 科學實驗與實驗科學的興起 3.1.1 笛卡兒的《氣象學》3.1.2 氣象...
截至1993年9月,章基嘉主持編著了《青藏高原氣象學進展》《青藏高原大氣低頻變化研究》《當代中國·當代中國的氣象事業》《數值模式中的譜方法》《長期數值天氣預報若干問題》等著作,並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中、俄、英文)論文60餘篇。科研獲獎 人才培養 培養成果 章基嘉自1978年開始承擔指導研究生的工作,截至...
致力於大氣環流、東亞季風、數值模式、青藏高原氣象學、氣候診斷及數值試驗等研究。長期從事青藏高原氣象學研究。主要貢獻 在長期的科學研究中他培養了許多博士和碩士,他們已經在國內外大氣科學和管理領域為國家做出了貢獻。他已發表過百餘篇學術論文,專著2部,編輯論文集6 部。在東亞大氣環流研究中,在冬夏大氣環...
高由禧對颱風、季風、青藏高原西北乾旱氣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世界屋脊舉行了兩次為世界氣象界矚目的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取得了大量寶貴的觀測資料。人物生平 1920年2月14日,高由禧出生於福建省福清縣下和洋村一個農民家裡。1935年7月,高由禧畢業於福建省福清縣融美初級中學。1935年夏至1938年夏,高由禧就讀於...
朴世龍,男,1976年4月出生,朝鮮族,吉林延邊人,無黨派人士,自然地理學家,生態系統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科研骨幹、研究員,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理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1-4] [14-15] [19] ...
推進了黃河防汛、農業防災、城市大氣環境、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研究與觀測系統技術等工程建設,發展了青藏高原新一代大氣綜合監測與預警系統工程。主持實施城市大氣環境觀測試驗與中國氣候觀測系統設計被列入國際範例。科研項目&成果獎勵 截至2015年,徐祥德先後任六項國家科技部重大計畫首席科學家,包括國家科技部氣象科學數據...
根據2020年3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網站顯示,翟明國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深講座教授,以及西北大學和浙江大學講座教授,中山大學、吉林大學、西南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聖.路易斯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兼職和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
李獻華,1961年7月出生於江蘇南京,籍貫浙江溫州,同位素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離子探針實驗室主任。李獻華從1983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地球化學專業畢業,並考取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生,先後獲得碩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至2005年在中國...
1998年,焦念志被聘為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日本科技廳聘研究員(至2000年)。同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001年,焦念志進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工作,擔任教授。2005年,焦念志擔任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副主任。2011年12月,焦念志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7月,焦念志當選民盟福建省副...
與人合作出版了專著《山區空氣污染與氣象》和譯著《微氣象學》。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部分論文如下:1、 大氣污染預測理論和方法研究進展 2、 由地基遙感資料確定大氣邊界層特徵 3、 氣溶膠乾沉降速度的測量 4、 北京325米氣象塔的測量系統 5、青藏高原西部改則地區大氣邊界層特徵 6、 Turbulent Characteristic ...
陳隆勛,周秀驥,李維亮,羅雲峰,朱文琴.中國近80年來氣候變化特徵及其形成機制[J].氣象學報,2004(05):634-646.李曉文,李維亮,周秀驥.中國近30年太陽輻射狀況研究[J].套用氣象學報,1998(01):25-32.周秀驥,羅超,李維亮,史久恩.中國地區臭氧總量變化與青藏高原低值中心[J].科學通報,1995(15):1396-1398.張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