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虎耳草,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青藏虎耳草Saxifraga przewalskii Engl.的全草。分布於青海、西藏、甘肅等地。具有清利肝膽,健胃之功效。常用於肝炎,膽囊炎,感冒,消化不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藏虎耳草
- 別稱:松吉斗、松吉蒂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虎耳草科
- 屬:虎耳草屬
- 種:青藏虎耳草
- 分布區域:青海、西藏、甘肅
- 採收時間:夏季採收
- 用量:內服:煎湯,6-9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歸肝、膽、胃經。
功效
清利肝膽,健胃。
主治
用於肝炎,膽囊炎,感冒,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晾乾。
形態特徵
青藏虎耳草,又名大同虎耳草。多年生草本,高4-12cm。叢生;莖不分枝,具褐色捲曲柔毛。基生葉具柄;葉柄長1-3cm,基部擴大,邊緣具褐色捲曲柔毛;葉片卵形、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5-2.5cm,寬4-8mm,上面無毛,下面和邊緣具褐色捲曲柔毛;莖生葉卵形至橢圓形,長1.5-2cm,向上漸變小。聚傘花序傘房狀,具花2-6朵,花梗密被褐色捲曲柔毛;萼片卵形至狹卵形,先端鈍,在花期反曲,邊緣具褐色捲曲柔毛,3-5脈先端不匯合;花瓣表面淡黃色且其中下部有紅色斑點,背面紫紅色;卵形、狹卵形至長圓形,基部具爪,具2痂體;雄蕊長2-3.6mm,花絲鑽形;子房下位,周圍具環狀花盤,花柱長1-1.5mm。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700-4250m的林下、高山草甸和碎石隙。分布於青海、西藏、甘肅等地。
相關論述
1、《青藏高原藥物圖鑑》:“微苦、辛,寒。”
2、《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寒。”
3、《青藏高原藥物圖鑑》:“健胃補脾。”
4、《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清肝膽之熱,健胃。主治肝炎,膽囊炎、流感發燒,消化不良。”
附註
同科同屬植物爪瓣虎耳草S.Unguiculata、甘青虎耳草S.tangutica、紅虎耳草S.Signetalla、金梗虎耳草S.pasumensis、斑瓣虎耳草S.takedana、黑蕊虎耳草S.melanocentra、漆姑虎耳草S.Saginoides、聚葉虎耳草S.confertifolia、篦齒虎耳草S.umbellalata等的全草,亦可用於肝炎、膽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