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沙鴴

青藏沙鴴

青藏沙鴴(學名:Anarhynchus atrifrons)是鴴科彎嘴鴴屬的小型涉禽,體長約20厘米。蒙古沙鴴的東、西部種群雖然長得十分相似,但東部種群的前額會有較為明顯的白色色斑,而西部種群則無白斑或不明顯,兩者在鳴聲上也有明顯不同。蒙古沙鴴的東、西部兩個種群作為兩個獨立物種,東部種群仍稱作蒙古沙鴴,西部種群則命名為青藏沙鴴。

該物種分布於中國的西藏、寧夏、甘肅、新疆、青海等十餘個省份,繁殖於青藏高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沙鴴
  • 拉丁學名:Anarhynchus atrifrons
  • 外文名:Tibetan Sand-Plover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鴴形目
  • :鴴科
  • :彎嘴鴴屬
  • :青藏沙鴴
  • 亞種:3亞種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

動物學史

青藏沙鴴此前曾被認為是蒙古沙鴴的亞種。2022年2月,國內外研究人員根據遺傳進化分析及鳴聲等研究發現,青藏沙鴴與蒙古沙鴴不僅在外形和鳴聲上有差異,它們的祖先也早在200萬年前就已分道揚鑣,兩者屬於各自獨立的物種。因此,青藏沙鴴是因為分類變動被列入《中國鳥類名錄10.0版》新增的鳥種之中。

形態特徵

青藏沙鴴隸屬鴴形目鴴科鴴屬的小型涉禽,體長約20厘米。青藏沙鴴與蒙古沙鴴長得十分相似,但蒙古沙鴴的前額會有較為明顯的白色色斑,而青藏沙鴴則無白斑或不明顯,兩者在鳴聲上也有明顯不同。

分布範圍

該物種分布於中國的西藏、寧夏、甘肅、新疆、青海等十餘個省份,繁殖於青藏高原。
青藏沙鴴
分布圖(橙色:繁殖地,藍色:非繁殖地)

繁殖方式

野外5-8月繁殖,營巢於高山林線以上的高原或苔原地帶。巢多置於高山苔原地上和水域岸邊。在新疆南部和西藏多見於海拔4000-5000米的湖邊草地或戈壁。窩卵數多為3枚,卵的形狀為卵圓形,顏色為赭褐色或皮黃色,被有黑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1-40毫米×23-29毫米。孵化期22-24天。

亞種分化

中文名
學名
青藏沙鴴西藏亞種
Charadrius mongolus atrifrons
青藏沙鴴新疆亞種
Charadrius mongolus pamirensis
青藏沙鴴青海亞種
Charadrius mongolus schaferi

種群現狀

2024年5月,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隊在昭通市大山包鎮大海子自然村拍攝到青藏沙鴴在濕地內覓食;同月,工作人員及攝影愛好者從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共記錄到100餘只青藏沙鴴;同月,有鳥類愛好者在北京密雲區潮河與白河河道交匯處,記錄到和蒙古沙鴴(héng)非常近似的一種鳥類。經專業學者鑑定,確認為青藏沙鴴。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