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鎮(重慶市涪陵區下轄鎮)

青羊鎮(重慶市涪陵區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羊鎮1992年由原涪陵市青羊、雙石兩鄉組建而成,以青羊鋪石岩雕像石羊而得名。鎮政府駐地安鎮村安鎮壩安鎮場,居鎮中,海拔800米,位於涪陵城西南,北距涪陵城43千米,南離南川區63千米,涪南公路穿腹而過,由涪陵城經馬武鎮到青羊鎮過同樂鄉、龍潭鎮至南川區。東與馬武鎮和武隆縣接壤,南與同樂鄉、龍潭鎮相鄰,西與大順鄉、新妙鎮相連,北同藺市鎮相靠。設安鎮、雙石、老青羊鋪三個集市,轄11個行政村,70個農業社,幅員面積10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29公頃,2004年總人口26115人,工農業總產值1.002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3151萬元,財政收入239萬元,人均純收入2266元。

2019年1月,青羊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羊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重慶涪陵區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安鎮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8000
  • 地理位置:涪陵區南部
  • 面積:107.4平方公里
  • 人口:26115人(2004年)
  • 方言:重慶方言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陳萬寶莊園
  • 機場:重慶江北機場
  • 火車站:涪陵站、涪陵北站
  • 車牌代碼:渝G
概況,沿革,鄉鎮概況,人口數據,鄉鎮轄村,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旅遊資源,

概況

涪陵區轄鎮,重慶市級歷史文化名鎮。位於區境西南部。面積107.64平方千米。人口7200戶2.7萬人(2011年左右)。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安鎮街上,距涪陵城區42千米、重慶主城75千米。屬低山丘陵地帶,海拔高度在300至1100米之間,鎮區海拔620米左右。涪(陵)南(川)公路過境。青煙洞水電站在境內。景點有青羊湖、陳萬寶莊園古建築群、青羊鋪古遺蹟群(青羊得名石羊浮雕、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桂岩石刻、大清皇賜貞節牌坊)、清代石龍井莊園、建於1777年的神仙橋等。

沿革

境內清代有青羊鋪場,以古青羊驛鋪而得名。1931年置青羊鄉。1953年由青羊鄉分置新義、白鶴等鄉,1955年復歸併。1958年改公社,1966年駐地由青羊場遷廟壩。1983年改鄉。1992年撤銷青羊、雙石兩鄉,合併設立青羊鎮,鎮政府駐廟壩。1996年,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安鎮、興安、古墓、吳家、作坊、兩倉、三合、石翻、新勝、青羊、群英、大梁、平一、迎龍、工農、長興、興國、文安、六角、復興、山大21個行政村。
2000年末,面積107.64平方千米,總人口2683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6人,轄21個村,149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107.4平方千米,總人口261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56人,興安、吳家、安鎮、三合、青羊、群英、平一、工農、興元、山大、迎龍11個行政村,共有70個村民小組。2010年常住人口16197人(六普)。
【郵編】408110【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2107:~001 121安鎮居委會 ~002 220平一居委會 ~201 122興安村 ~202 220吳家村 ~204 220三合村 ~205 220青羊村 ~206 220群英村 ~208 220工農村 ~209 220興園村 ~210 220山大村 ~211 220迎龍村
【2006年代碼】500102107:~201興安村 ~202吳家村 ~203安鎮村 ~204三合村 ~205青羊村 ~206群英村 ~207平一村 ~208工農村 ~209興元村 ~210山大村 ~211迎龍村

鄉鎮概況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6966

13884

13082
家庭戶戶數
7611
家庭戶總人口(總)
26738
家庭戶男
13756
家庭戶女
12982
0-14歲(總)
5942
0-14歲男
3159
0-14歲女
2783
15-64歲(總)
18911
15-64歲男
9727
15-64歲女
9184
65歲及以上(總)
2113
65歲及以上男
998
65歲及以上女
111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6116

鄉鎮轄村

安鎮社區平一社區興安村吳家村三合村青羊村 群英村 迎龍村 工農村 興園村 山大村

自然環境

全鎮地形屬坪上深丘低山地貌,土地肥沃,地勢東南部邊緣較高,中部深丘低山,西北部坪上邊緣直下坡腳過渡,海拔高度在200—1400米之間,地處武陵山脈,屬亞熱帶東南濕潤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達43.7%,植被良好,年均氣溫16—18℃,氣候宜人,年積溫5200—5600℃,日照豐富,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雨量充沛,屬二、三熟過渡區域,有“涪陵後花園”之美喻。

經濟發展

境內物產豐富,是全區有名的優質產糧區,有“米糧倉”之稱,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紅苕、洋芋、雜糧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蠶桑、茶葉、苧麻、榨菜、油菜、藥材、水果等,養殖以生豬、牛羊、小家禽、漁類水產為主,以種養殖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已初具規模。
境內水利資源豐富,僅中型水庫就有八一橋、新橋2座,小一型1座,小二型6座,更有強大的青煙洞電廠五級水力發電,年發電量近1億千瓦,供電能力6000千伏安,青羊不愧是涪陵一顆璀璨的“水電明珠”。
鎮內有線電視覆蓋面100%,其中有線電視寬頻用戶已發展到1500門;有固定電話3500門,移動用戶3000餘戶,全面實現電話鎮;轄縣道13.5公里,鄉道25.8公里,村道90.7公里,社道162.8公里,涪(陵)南(川)水泥硬化縣道貫穿全境,支生藺(市)安(鎮)路、安鎮青(羊)同(樂)路、毛(里石)明(家)路、八(一橋-兩匯)新(妙)路四通八達。
水利、電力、交通、通訊、有線寬頻五張網交相輝映,通達村村社社。肥沃的土地、豐富的資源、良好的基礎基礎設施、寬鬆的政策環境、穩定的社會秩序,正給生產、加工、辦廠、經商帶來極大的便利。

旅遊資源

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名勝古蹟較多。清代萬人棺漢朝古墓台,西部民居瑰寶陳萬寶莊園,北宋文豪蘇東坡“桂岩”題刻,大清皇賜貞節牌坊,青羊得名石羊浮雕,佛教名寺文昌宮,懸石巧架神仙橋以及雞鳴三縣傳說動人的千里草場大梁山,山清水秀湖泊相連的新橋水庫,雄奇峻險瀑布綿延的清煙洞峽谷,天然氧吧工農竹海等風景名勝,集秀、幽、靜、雅為一體,點線相連,魅力無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