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紗帳——甘蔗林

《青紗帳——甘蔗林》是現代詩人郭小川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使用象徵的手法,藉助豐富而合情理的想像,以詩人強烈而莊嚴的感情,把時空距離那么遙遠的青紗帳和甘蔗林聯繫在一起,作為兩個革命時代的象徵,勾畫了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革命戰鬥畫面和如花似錦,充滿歡快與幸福的社會主義建設畫面,抒發了詩人對老一輩革命者光榮傳統的深切懷念。對新一代社會主義建沒者建康成長的由衷喜悅。全詩在構思上運用了象徵手法,詩句一韻到底,並採用了大量的對偶和排比句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青紗帳——甘蔗林
  • 作者:郭小川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郭小川詩選
  • 文學體裁:新詩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青紗帳——甘蔗林
看見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紗帳!
北方的青紗帳啊,你至今還這樣令人神往;
想起了青紗帳,我怎能不迷戀甘蔗林的風光!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動戰士的衷腸。
·
喔,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夢想……
無不在北方的青紗帳里染上戰鬥的火光!
喔,我的戰友、我的親人、我的兄長……
無不在北方的青紗帳里浴過壯麗的朝陽!
·
喔,我的歌聲、我的意志、我的希望……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紗帳里生出翅膀!
喔,我的祖國、我的同胞、我的故鄉……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紗帳里煉成純鋼!
·
這裡卻是南方,而不是遙遠的北方;
北方的高粱地里沒有這么甜、這么香!
這裡卻是甘蔗林,而不是北方的青紗帳;
北方的青紗帳里沒有這么美,這么亮!
·
北方的青紗帳喲,常常滿懷凜冽的白霜;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大氣的芬芳!
北方的青紗帳喲,常常充溢炮火的寒光;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朝霧的蒼茫!
·
北方的青紗帳喲,平時只聽見心跳的聲響;
南方的甘蔗林呢,處處有歡欣的呤唱!
北方的青紗帳喲,長年只看到破爛的衣裳;
南方的甘蔗林呢,時時有節日的盛裝!
·
何必這樣問呢——到底更愛南方,還是北方?
我只能回答:我們的國土到處都是一樣;
何必這樣問呢——到底更愛甘蔗林,還是青紗帳?
我只能回答:生活永遠使人感到新鮮明朗。
·
風暴是一樣地雄渾呀,雷聲也一樣地高亢,
無論哪裡的風雷喲,都一樣能壯大我們的膽量;
太陽是一樣的熾烈呀,月亮也一樣地甜暢,
無論哪裡的光華喲,都一樣能照耀我們的心房。
·
露珠是一樣地明澈呀,雨水也一樣地清涼,
無論哪裡的雨露喲,都一樣是滋養我們的瓊漿;
天空是一樣的高遠呀,大地也一樣地寬敞,
無論哪裡的天地喲,都一樣是培育我們的溫床。
·
啊,老戰士還不曾衰老,新戰士已經成長,
啊,老一代還健步如飛,新一代又緊緊跟上,
我們的人哪,總是那樣胸寬、氣壯、眼睛亮。
·
看吧,當敵人挑釁時,甘蔗林將叫他們投降;
那甜甜的秸稈啊,立刻變成稅利的刀槍!
看吧,當敵人侵犯時,甘蔗林將把他們埋葬;
那密密的長葉啊,立刻織成強大的羅網!
·
北方的青紗帳啊,你為什麼至今還令人神往?
因為我們的甘蔗林呀,已經是新時代的青紗帳!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為什麼這樣翻動戰士的衷腸?
因為我們的青紗帳呀,埋伏著千百萬雄兵勇將!
1962年3月廣州初稿
6至9月北京改成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62年3月,6月至9月在中國海防前哨改成。當時,中國人民正在黨中央領導下,戰勝了連續三年的嚴重困難。1962年初,中國共產黨召開了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分析了中國的國內外形勢,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號召發揚戰爭年代那么一股勁、那么一種拚命精神。詩人滿懷革命激情,訪問了祖國的北方和南方,廣泛地接觸了工人、農民、戰士深深為人民民眾偉大的精神和氣魄所激動,接連寫出了一些基調高昂、激人奮進的詩篇。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文學賞析

這首詩,作者巧妙地將青紗帳和甘蔗林這南北互不相屬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並賦予深刻的象徵意義,相互映襯,體現了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內在聯繫,歌頌了繼往開來、代代相傳的革命傳統,抒發了對老一代永葆革命青春,新一代健康成長,新老兩代並肩戰鬥,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欣慰之情。
全詩12節,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是全詩的總冒。這一節是從總的方面抒發了詩人對青紗帳和甘蔗林的深厚感情,並表明了青紗帳和甘蔗林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一節兩處用了“怎能不……”反問句,突出了“青紗帳——甘蔗林”的內在聯繫,充分表達了詩人濃郁的革命激情。“至今還這樣令人神往”,說明青紗帳留給詩人的記憶是深刻的、美好的、永遠難忘的。“竟如此翻動戰士的衷腸”,說明詩人的深廣的思緒,是從使人迷戀的甘蔗林所引起的。這樣寫,自然地展開了以下的豐富聯想和開闊的想像。在全詩中有總起下文的作用。
這一節在修辭上也很有特色,用了排比、對偶句來鋪陳抒寫,形成了一種酣暢淋漓的語言氣勢。詩中1、3句與2、4句是兩兩相對的。這種大體上的相對,既保持了語言的形式美又可不受形式的約束,可以盡情地表達思想、抒發感情。這樣寫,可一下子把讀者帶入詩的意境,啟迪讀者去思考青紗帳和甘蔗林二者間的內在聯繫,緊扣題目,統領全詩。
第二部分(第2至第11節),盡情鋪陳青紗帳與甘蔗林的異與同,指出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時代的必然聯繫,說明自己之所以如此激動的原因。這部分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第2至第3節)讚頌了青紗帳對自己的哺育之情和對祖國、對革命的豐功偉績。這兩節詩說明了青紗帳為什麼“至今還這樣令人神往”的原因。使用的是排比修辭方法。詩中兩節的1、2句和3、4句相排列,語意連貫,輕重相稱。詩人把“青紗帳”看作是新中國的搖籃,千千萬萬革命戰士鍛鍊成長的熔爐,表達了詩人心往神馳和衷心懷念、感激與自豪的思想感情。
第二層次(第4至第6節),讚頌新時代的美好生活,追憶老一代革命者創業的艱苦,高歌革命傳統的可貴,進一步抒發了對革命傳統的自豪之情。這三節詩使用了對比的修辭方法點明了甘蔗林為什麼“竟如此翻動戰士的衷腸”。用南方的甘蔗林和北方的青紗帳相對比,青紗帳象徵了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甘蔗林象徵了美好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想起了青紗帳,憶起了老一代革命戰士在那戰爭年代裡,在那飢餓與死亡的威脅中,經受了血與火的嚴峻考驗。當年的青紗帳,為我們開闢了今天的甘蔗林,看見了甘蔗林,看到一代新人正在茁壯成長。在這火紅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年代裡,甘蔗林是那樣的“香、甜、美、亮”。老一輩還和當年一樣健步如飛,新的一代又邁步緊緊跟上。作為一代革命戰士之一的詩人,看到這一切,就採用對比的修辭方法,抒發他欣慰和自豪之情。
第三層次(第7至第9節)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深情和幹革命以四海為家的戰士胸懷。這三節詩寫了老一代革命戰士既愛甘蔗林,也愛青紗帳的深厚感情,進一步回答了第節中“令人神往”、“翻動戰士衷腸”的原因。詩人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使詩行整齊對稱,易於記憶,音節和諧勻稱,鏗鏘動人,有助於突出共同點,加強語言的感染力。如第8、9節中“太陽是一樣地熾烈呀,月亮也一樣地甜暢”、“露珠是一樣地明澈呀,爾水也一樣地清涼”等等。這種對偶,詞性相對(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這樣工整的對偶,使表達的意思互為補充,完整縝密,表露的感情,高度集中,淋漓盡致。
第四層次(第10至第11節),詩人歌頌新老戰士的新的戰鬥風貌。這兩節詩,詩人抒寫了戰士的偉大性格,說明了甘蔗林是消滅敵人的戰場。連同上面的兩節,(第7至第11節)這五節詩,從三個方面揭示了甘蔗林和青紗帳的共同點:①自然環境(風暴、雷聲、太陽、月亮、露珠、雨水、天空、大地——第8、9節);②戰士性格(膽大、心細、性子剛、胸寬、氣壯、眼睛亮——第10節);③殺敵戰場(叫他們投降、把他們埋葬、變為銳利的刀槍、織成強大的羅網——第11節)。
第三部分(第12節)總結全詩,點明“青紗帳”與“甘蔗林”的象徵意義。結尾這一節應開頭一節提出的問題,使首尾兩節遙相呼應,把青紗帳與甘蔗林兩條線索有機地交織在起,是全詩感情的凝聚點,是畫龍點睛之筆。

名家點評

全國語文板書學會副會長李鳳平:“這首詩抒發了老一代革命者對光榮革命傳統深深懷念,對新一代革命者健康成長由衷喜悅的激情。號召人們永葆革命青春,堅定不移的進行人民革命事業。指出革命事業不可戰勝。”(《國中語文圖形板書·簡明教案》)
牡丹江大學教授申殿和:“抒情詩。……本詩主題、描寫對象、藝術形式與《甘蔗林——青紗帳》基本相同,兩篇可稱為姊妹篇。”(《簡明中國當代文學辭典》)
河南大學教授董長純:“《青紗帳——甘蔗林》是詩人郭小川同志一九六二年春天寫的一首理深情濃,膾炙人口的好詩。”(《〈青紗帳——甘蔗林〉試析》)
全國高師語文教學法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松泉:“這是一首感物詠懷的抒情詩,將青紗帳和甘蔗林聯在一起,賦予深刻的象徵意義,體現了戰爭年代和建設時期的內在聯繫,歌頌了繼往開來、代代相傳的革命傳統,抒發了對老一代永葆青春,新一代健康成長,新老兩代並肩戰鬥、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欣慰之情。詩的第一部分是全詩總冒,第二部分盡情鋪陳,最後一部分回應開頭提問,結構渾然一體。板書宜體現這一特點,並選用象徵、擬人以及直抒胸臆的詞語反映詩人的思想感情。”(《中學語文導讀圖示全集》)

作者簡介

郭小川(1919年—1976年),原名郭恩大,筆名郭蘇、偉倜、健風、湘雲、登雲、丁雲、曉船、袖春等,河北豐寧人,現代詩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熱遼分局機關報《民眾日報》副總編、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處長等。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詩刊》編委、《人民日報》特約記者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