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龍首璜,春秋文物,1988年信陽市光山縣寶相寺北側黃季佗父墓出土。現收藏於河南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玉龍首璜
- 館藏地點:河南博物館
- 出土時間:1988年
- 所屬年代:春秋
- 類別:玉器
文物特徵,文物歷史,出土情況,
文物特徵
青玉龍首璜,長9.2厘米,寬2厘米,厚0.2厘米,璜體為扁平的半環形狀,彎曲如彩虹,又如拱形橋,兩端穿孔,方便穿繩系佩。一面用雙陰線勾出雙龍首共身的紋飾,兩端為龍首,吻部向前伸,口部微張,雙目圓睜,龍身飾有形態各異的簡化夔龍紋。另一面光素無紋。
文物歷史
雙龍首璜,最早見於史前紅山文化晚期,西周開始逐漸流行,春秋戰國時期非常盛行。其造型可能源於雨後的彩虹,表現的是古人心目中的虹霓之形。甲骨文中的“虹”的寫法,恰似二龍首共身的璜形。最遲從商代晚期,人們就將虹視為雙龍之首,並能啜飲河水。傳世文獻中有虹霓飲水、飲酒的記載,虹能化為龍,或化為璜,因此古人援引其形制而為配飾。
出土情況
1988年,青玉龍首璜在信陽市光山縣寶相寺北側黃季佗父墓出土。
黃季佗父墓,是春秋早期的黃國墓地。黃國是周王朝分封在豫南地區的諸侯國,位於河南東南部淮河上游的潢川、光山、羅山、信陽一帶。除玉器外,黃季佗父墓還出土了銅劍、銅戈、銅箭等兵器,工藝精美,在春秋早期兵器中均屬上乘,證明了黃國是實力較雄厚、軍力較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