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果實效應

青澀果實效應

青澀果實效應,簡稱:青果效應或者青果理論。在一片誰都有可能摘到果子的院子裡,當果子成熟 到一定程度但還未形成有價值果實,一旦有人摘了一個,即便 無用,果實也 必將被全部采完。最終沒有一個人能吃到一個成熟的果實。青果效應是一種極具殺傷性的負面效應,一旦形成具有很強的 裹挾 性,會 將個體卷 入雙輸模式的惡性競爭中,明知結局悲慘卻 有無法退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澀果實效應
  • 外文名:green fruittheory
  • 其他說法:青澀果實理論
  • 提出者:陶思民
  • 提出時間:1985年
內容,由來,引申,故事分析,

內容

青澀果實效應,簡稱:青果效應。在一片誰都有可能摘到果子的院子裡,當果子成熟到一定程度但還未形成有價值果實,一旦有人摘了一個,即便無用,果實也必將被全部采完。最終沒有一個人能吃到一個成熟的果實。

由來

培訓師陶思民在自家門前的大學校園裡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大學校園裡有很多果樹,首先以枇杷樹為例,當果實膨脹到一定大小接近成熟的時候,特意引起經過的人注意,即便不能吃,果實會在一至兩天全部被摘。然後是杏樹,再是李子樹,結果都是驚人的一致。摘下果子的人有的會嘗一下,不能吃就扔掉,絕大多數連嘗都不嘗就直接扔掉,這樣引起了作者對摘果人的動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反覆研究與論證,發現這一現象並非單一存在,而是普遍存在於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於是將這理論套用到了他的教育管理學的培訓教程中。

引申

在當今社會中,當人們集體意識到某種威脅或者利益存在時,會產生集體無意識競爭,這種競爭會導致競爭最終不以結果為目的,而競爭本身成為競爭的目的。是一種極具殺傷性的負面效應,一旦形成具有很強的裹挾性,會將個體捲入雙輸模式的惡性競爭中,明知結局悲慘卻又無法退出。

故事分析

2015年熱播的《虎媽貓爸》引起了廣泛的熱議,也讓很多人對孩子教育開始反思,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裡面有很多場景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所以能引發共鳴。其中有這么一種場景,很多家長拚命讓孩子進重點學校,各種的補習班、特長班,無休止的考試排名,為了將來殘酷的競爭,其實家長們都明白這樣會剝奪孩子的童年,會奪走孩子的快樂,會給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但還是義無反顧的這樣做了,原因就是你不去,別人會去,你不補習,別人就會補習,將來就無法贏得殘酷的競爭。當所有人都參與了,未來的競爭已然依舊,想必那時候大家有種苦都白吃了的感覺吧。想一想,這校園裡摘果子是不是有些雷同呢?明知道沒有好結果但還是要去做,目的就是不要輸給別人。
在企業管理中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做市場的時候,經常就會做競爭對手的分析,還會有很多教程專門講授如何擊敗競爭對手,分析競爭對手的弱點,很多企業都以擊敗對手為經營指導方針,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想說的是,分析對手沒有錯, 知道對手的優勢劣勢也沒有錯,但以擊敗對手為經營方針就是大錯特錯了,我們分析對手了解對手是為了更好的改善我們自己,而絕 不是為了打倒對手,很多企業做垮了都是自己”(zuo平聲)“死的。例如:企業為了利潤的最大化而要全面壟 斷市場,而要壟斷市場就必須擊垮競爭對手,當同質化嚴重的時候,唯一可以擊打對手的就是白刃戰(價格戰) 如果實力相當,死磕到底,結果顯而易見,最終沒有利潤也沒有贏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