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東端,是一處主題公園類自然風景旅遊區,規劃總面積14.8萬公頃。
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祁連山腹地,海拔4949米(冷龍古冰川),屬高原寒溫濕潤性氣候區,樹木覆蓋率95%以上,有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林、高寒草甸帶等植被,有植物54科800餘種,動物十餘種。
2003年,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獲批設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
- 森林公園級別:國家級
- 地理區域:祁連山腹地
- 地理位置: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
- 面積:148000 公頃
- 氣候帶:高原寒溫濕潤性氣候
- 植被類型: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等
- 批准時間:2003年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特徵,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開發建設,基礎建設,表彰榮譽,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佛教文化,交通路線,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東端,距縣城所在地浩門鎮30千米,距省府西寧市108千米。北與甘肅省武威市西營河林場接壤,東與甘肅天祝縣毗鄰,南與青海北山國家森林公園相連,西與東川鎮連線,縱貫東川、仙米、珠固三個鄉鎮。森林公園東西長95千米,南北寬55千米,規劃總面積14.8萬公頃。
仙米國家森林公園
地形地貌
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祁連山腹地,受冷龍嶺、達販山兩大山系影響,最高峰4949米(冷龍古冰川)。森林公園內冷龍山、雪龍紅山、下達板山、仙米大山、龍潭掌、大直溝達坂、代乾山、白圪達、達坂亞豁、巴嶺達坂等峰嶺,海拔均超過4000米。
氣候條件
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所在的門源回族自治縣,屬高原寒溫濕潤性氣候。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時數2264.8-2739.8小時,年太陽輻射130.68-154千卡/平方厘米,氣溫日較差11.6-17.5℃,年平均氣溫0.5℃,歷史最高氣溫29.5℃(1999年),最低氣溫-34.1℃(1979年)。年平均降水量52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00毫米;植物生長期為100-150天,無絕對無霜期,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冰雹、霜凍、風沙等。
水文特徵
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屬黃河水系湟水支流大通河流域,有大通河、五色神湖、珠牡靈泉、玉龍瀑布等水體。其中大通河在仙米峽谷穿過,在谷口處建有人工湖;五色神湖在白圪塔山巔,由108處泉眼匯成,為一大一小兩個姐妹湖;珠牡靈泉在牛頭同下,是9處泉眼匯集而成的溫泉;玉龍瀑布跌落在寬曼平台上,懸空直下。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帶,有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林、高寒草甸帶等植被,林木以青海雲杉為主,兼有祁連圓柏、白樺、紅樺、紫樺、青扦、油松、華北落葉松、山楊、金露梅、報春花、迎春花、沙柳、銀露梅、百里香杜鵑、粉枝杜鵑、頭花杜鵑、烈香杜鵑、隴蜀杜鵑、暴馬丁香、紫丁香、紅柳、鈴子草沙參、冬蟲夏草、黨參、大黃等灌木、草本和蕨類植物54科800餘種。
動物資源
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內野生動物主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棕熊、馬鹿、雪雞等十餘種。
主要景點
冷龍山
冷龍山又名老龍灣,位於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北部,是祁連山東段的現代冰川主要分布區,主峰5254米,其中位於森林公園內的最高峰冷龍古冰川,海拔為4949米。
仙米神峽
仙米神峽位於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冷龍、達坂會壠地帶,由浩門河切割而成,在森林公園內長70多千米,谷深200-300米,河床寬20-30米。
頭道峽溶洞
頭道峽溶洞位於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大峽谷中,是自然形成的上下兩層溶洞,鐘乳倒懸。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15年,門源回族自治縣籌集省、州、縣旅遊發展資金和扶貧資金1650萬元啟動開發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聚陽溝景區,一期工程建設達摩禪音瀑布觀光攝影區和達摩禪音聖湖生態觀光區。截至2015年10月份,一期工程建設完工,對外開放。
表彰榮譽
2003年,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獲批設立。
2016年,青海省林業廳、省旅遊局為首批5個森林旅遊休閒基地授牌,包括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
民俗風情
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境內居民以藏族為主體,被稱為“華熱巴”,意為英雄部落,視白色為吉祥,白氂牛、白山羊是獨有特產,白色的民居、白色的服飾是建築和服裝的特色。他們粗獷豪放,能歌善舞。尚禮好客,家中來客全家到門前迎接,並請上席,雙手敬茶、敬酒。他們尊老愛幼,走路時要讓老人先行,路途遇害長者要下馬問候,對幼兒不分男女精心撫育。
佛教文化
宋代西藏佛教傳入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及周邊區域,15世紀宗喀巴創立格魯派,僧人戴黃色帽,俗稱黃教。寺院主要有仙米寺和珠固寺。其中仙米寺位於仙米峽谷的討拉溝,建於明啟三年(1623年),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建,由大經堂、小經堂、佛殿、僧舍、花園等組成;珠固寺位於珠固峽的解放村,建於清明順治三年(1644年),因遭洪水康熙十一年(1672年)遷建於西山根,重檐歇山式大經堂是全寺的主體建築,高達四層,宣統三年(1911年)遭火災,民國五年(1916年)重建。兩寺屢遭破壞,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出資進行復建。主要宗教活動有正月十五日法會、十月二十五日燈節、薩噶達瓦節、祭俄博等。
交通路線
交通
從西寧市出發,經過寧大高速、502縣道、崗青公路到達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