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棉花藤根,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Pileostegia viburnoides Hook. f. et Thoms.的根。分布於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東、台灣等地。具有祛風止驚,養陰補虛之功效。常用於風氣,兩腿抽痛,婦女產後潮熱,腰痛腳酸,面黃肌瘦。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棉花藤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虎耳草科
- 屬:冠蓋藤屬
- 種:青棉花藤
- 採收時間:全年
- 用量:內服:煎湯,6-9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配伍,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甘、酸,性涼。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祛風止驚,養陰補虛。
主治
用於風氣,兩腿抽痛,婦女產後潮熱,腰痛腳酸,面黃肌瘦。
相關配伍
1、治風氣,兩腿抽痛:青棉花藤根和豬蹄同煮,加白糖服。(《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2、治婦女產後潮熱,腰痛腳酸,面黃肌瘦:青棉花藤根一斤,白馬骨根一斤,金腰帶根半斤。同切細炒熟,再加黃酒半斤,悶一夜。分成五劑,一天一劑,加水煎,沖紅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形態特徵
青棉花藤又名竹馬、竹麻、大藤、猴頭藤、紙加藤、猴大繩、紅棉毛藤。常綠木質藤本,長可達15米,全體光滑無毛。營養枝遍生氣根。葉對生,薄革質,橢圓狀矩圓形至披針狀橢圓形,長10-16厘米,寬3-6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上面無毛,下面或散生極疏的星狀毛,全緣或上部邊緣略有淺波狀疏齒;葉柄長1-3厘米。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長10-14厘米;花聚生,兩性,白色或綠白色;萼常5裂,裂片3角形;花瓣5,卵形,於頂端結合成冠狀,開放時整花脫落;雄蕊約8-10,花絲彎曲呈波狀,長4-5毫米;花柱棍棒形,長1毫米,柱頭6淺裂,子房下位。蒴果陀螺狀,長2-3毫米。種子長橢圓形,長1毫米,頂端有翅。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常攀援於岩壁上。分布於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東、台灣等地。
相關配伍
1、《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風氣,兩腿抽痛:青棉花藤根和豬蹄同煮,加白糖服。”
2、《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婦女產後潮熱,腰痛腳酸,面黃肌瘦:青棉花藤根一斤,白馬骨根一斤,金腰帶根半斤。同切細炒熟,再加黃酒半斤,悶一夜。分成五劑,一天一劑,加水煎,沖紅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