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排村

青排村,位於坑梓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長隆村、榮田村、薛屋村。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地帶。村南面有聚龍山、五馬峰,最高海拔約100米;村旁有一小溪。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坑梓黃奇義在長隆以北開闢地基發展定居。因此地山清水秀,故名青坑排。後逐漸演化為青排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排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金沙社區
  • 地理位置:坑梓街道東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金沙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明末,黃姓先祖從嘉應州興寧(今廣東梅州)遷移至惠州府歸善縣日馬碗窯,再從白馬碗窯遷居坪山高寨子,後又遷到坪山江邊村;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從坪山江邊村遷至坑梓;清嘉慶末年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330人,其中男性145人,女性185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8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438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89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另輔以竹編(斗笠、涼帽、山竹葉蓑衣)等手工製作,還種植少量荔枝(品種為桂味、黑葉、懷枝、三月紅)、龍眼、黃皮。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1999年3月,成立青排經濟合作社。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紅茶果(十餘種)、棕子、粒耙。每逢節慶時,村民多設雞鴨鵝宴,飲用自釀米酒。
省道S359線深汕路、金沙路、五嶺街、金沙東路經過該村。1972年通電,1984年通電話,1986年通自來水,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4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社康中心、籃球場和健身路徑。有藍色搖籃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211人、教職工21人。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較具代表性的為青排世居、鴻錫世居。青排世居,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整座圍堡似“回”字形,內圍由屋宇組成,外圍則是距內圍20米遠,高七八米的厚牆。內、外圍四角各建一座3層高的角樓,建為“八角走馬廊”,現僅能見到內圍後牆及外圍前方左右處的角樓,其他已毀。圍牆以麻石為基礎,牆體由加紅糖、糯米漿的三合土夯築而成、正牆前方無不坪,月池寬60多米,最大重直距真為26米,笨貼看銷牆開挖。由於月池的位置在牆體正中,故只能在月池正弦兩端開出左右兩個邊門,此稱開門法,使圍堡內失去建築中軸線,而兩動門內各有上、中,下三堂及兩條橫星,形成兩條軸線縱向平行的“兩個中心”式布品。圍內東、西兩側各有三堂式祠堂一室。
鴻錫世居,建於1931年,由華僑黃牆定創建。該世居坐北朝南,通而闊30米,進是32米,占地面積約960平方米,由面間名七間的兩排二層排屋前後排列,兩排屋之間為天井,兩排屋的兩端用單層橫星相連,組成一個長方形小型圍屋。排屋上下兩層均對外開窗,土木結構,三合土牆體,木結構星面,小青瓦覆頂,檐口為轅簡灰瓦頭,平脊,硬山頂。
該村黃氏族人參與了歷屆黃氏族譜編修,最新族譜為2014年由坑梓黃氏宗親聯誼會續修的《深圳坑梓黃氏族譜》。每年農曆八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或星期日,黃氏族人會到坑梓老坑社區祠堂參加大型祭祖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